看了、听了《爷爷变成了幽灵》,觉得这是对失去亲人这一悲痛事实最温暖的解释。
小男孩艾斯本最喜欢的人是爷爷,爷爷有一天心脏病突然发作,死在街头。妈妈说:“爷爷去了天堂,变成了天使”。幼小的艾斯本无法理解。爸爸说:“爷爷去了地下,会变成泥土慢慢消失”。幼小的艾斯本依然无法理解。晚上,爷爷的幽灵回到艾斯本的房间,穿墙而过,和他一起逛街,发出“呜呜”的叫声,一起回忆……爷爷变成幽灵,是因为有未完的事情。最后,爷爷终于想起来,是忘了和最疼爱的小孙子说再见。
死亡一直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中国的父母和老师总是很忌讳跟孩子谈论“死亡”,以为孩子无法理解亦或是担心他们无法承受这种离世的沉重。有时,在某人的灵堂外看到嬉笑打闹的儿孙,心头愤懑的恨不得冲上去好好教训一番,转而一想:稚儿们又懂得什么是死亡,什么是永久的离别,也许他们只是认为那个人只是睡着了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地会去思考关于灵魂与生命的问题。倒觉得,学校教育中要加入关于生命、死亡教育的内容,如果大家都避而不谈,反而会让孩子对死亡感到十分恐惧。就像青春期之前必定要进行生理发育教育和防护知识一样,懂得了自然坦然接受,不再惊慌失措。
艾斯本几次在夜里和爷爷的幽灵一起,清晨起来,爸爸妈妈却不相信,以为艾斯本是在做梦。即便是梦里吧,能和不在人世的亲人梦里重逢,也是种幸福。我喜欢这样的梦,梦里,还能和亲人说说话,说说别后的思念,弥补心里的遗憾。这样的梦,是上帝的恩赐,是上帝给的天堂。
我喜欢《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本书,无论年龄多大,失去亲人的我们,都会脆弱甚至退变成小艾斯本,抱怨人为什么非要死去,企盼医生像神一样能起死回生,遗憾自己为死者做得太少。生活中也总会遭遇这样的突如其来。我们每个人也都会面对那一天的,只是在那一刻来临之前,我们会舍得离开吗?我们会有机会和亲人好好告别吗?我们又会选择怎样的告别方式?我一直特别敬佩那些遗体捐献者,我也愿意成为那样的人。既然生命已无可挽留,为什么不能将更好的活着权利的赋予他人呢?我知道我来过,希望留下的一切印记都与爱与美好有关。
《爷爷变成了幽灵》呈现了难以言表的生离死别,蕴含了对死亡的解释,也教给孩子面对死亡的态度。原来,死并不可怕,死是这么平常,重要的是珍存美好的情感记忆。这是一场平静的道别,我们因伤心而懂得珍惜美好。这个的故事带给我们的不是悲痛而是感动。告别,是为了让自己爱着的人更好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