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教育者的话进入受教育者的内心?作为老师,我们希望自己的话对孩子有所触动,能让孩子的心有一丝波动,能让孩子接受老师的建议,然而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假如儿童在家里没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灵认识世界和接受教师的话。他所能了解的,只是他听到和读到的东西的逻辑意义,而情感上、心灵上的潜台词,他是不会明白的。”
为什么有些调皮的孩子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无动于衷?可能与孩子在家时常受到父母的体罚有关。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什么比‘强力’迫使手段更为有害和不祥的了。用小皮带抽打后脑勺,而不用聪明温暖的良言善语,就等于是用了生锈的斧头而不用雕塑家脆柔和锋利的雕刀。体罚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暴行,而且是对人精神的摧残;皮带不仅会使脊背失去知觉,而且会使心灵和情感麻木不仁。在家里受惯了用皮带抽打后脑勺的孩子,在学校里对于良言善语也会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