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辨析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智慧,在遇到问题时,要能辨别周围人建议中,哪些是“感悟”,哪些是“道理”,看法不是事实,间接收获的信息总是会被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印上他们的痕迹。
按照李老师的意思,成功者在分享人生经历时,总会有一部分内容使用了“沉默权”。任何人都有权在讲述事情时有所保留,“如果某个人把他们说的当作全部,把他们没说的当作没有,那么这个人的智商就跟寓言中那个掩耳盗铃的家伙属于同一个水平了。”这些保留行为,可能是认识偏差,也可能是非故意无意识的,总之是对事实不算完整的体现。这让我们很难看清成功背后的东西,所以,李老师建议:与其关注成功者,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10.克服恐惧
因为自知注定会走向死亡,人类天生就充满恐惧,这是人的弱点。通过后天的训练和积累,我们可以渐渐培养起勇气,来克服恐惧。
“那些突然放弃讨论,转而'变'得不理性的人,只不过是因为在那一瞬间让恐惧占了上风,而勇气消耗殆尽。”我们要承认和正视自己的恐惧,要想办法克服它,同时也要理解别人同样的处境和心态。
11.辅助工具
我们用语言来表达思维,但两者并不能始终一致。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形式,也可以用来影响我们的思维。
很多我们惯用的句型和口头语都不自觉地附带着“偏见”,使用一些固定的句式,改变原有的语言习惯,其实是一种思维训练,可以剔除那些“偏见”,让我们养成地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让思考变得积极。
书中提到了李老师认为的最浪费时间的句型:“要是……就好了!”着用来表达后悔的句子让说话者深陷无法接受现实的局限里,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懊恼。李老师认为可以通过句型转换来改变思维方式,从而让心态和行动变得积极。图片上的例句把说话者拉回现实,帮助他远离浪费时间的陷阱。
最近在考虑写作练习的方式问题,不希望每天的打卡变成空洞的仪式,在实践中调整方案……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