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命运坎坷,曾被世界冷漠以待,如今却回之以温暖
舍得就是获得,捐钱不是伟大。
——卖菜阿嬤
今年70岁的陈树菊第一次“登陆”。
很早就期盼能看到大陆风光,但我不想花钱在旅游上。
钱,要给有需要的人。
她吃了很多苦,但给失学儿童的都是甜,
她用简单平凡的慷慨,
诠释了大写加粗的‘慈善’二字……
倾尽所有去帮助那些需要钱的人。
她说自己要一直坚持下去,
生活最好的方式,
就是完成我想要完成的事情。
活一天做一天,
做到最后一天,
这样我才活得最自在!
陈树菊却不以为然:
当初我受过大家的捐助,
赚钱了自然也要帮助别人。
从前,爸爸只卖葱、姜、辣椒、竹笋四样菜,菜样少,需求量少,很难赚到钱。
意识到这一点,陈树菊便开始增加菜品种类,并细心的整理、摆放甚至包装好...
口碑树立起来了,
大家都知道,在陈树菊这儿,没有买不到的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她的菜摊是整个菜市里最新鲜,卖相也是最好的!
每次都一头扎进超市,研究起了当地蔬菜。
她说:“自从我13岁做生意开始,我从没有休息这么多天,我以前一年也只休息一天。”
她说自己不喜欢在镁光灯之下,
慢慢存钱做善事,是本來的我!
只有好好照顾菜摊生意,才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感动全世界,并不是她的本意。
她只是几十年如一日做着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她也不觉得自己的日子很苦,因为帮助别人后,对方真心的笑容,就让她感到心满意足。
我不是什么英雄,
我就是一个卖菜的。
市场里最后一盏亮着的灯,永远是她的摊位
要赚很多很多的钱!保护家人和这个家!
哪儿也不去,
去了我的菜摊怎么办?
陈树菊却摆摆手:
我捐了钱,我很快乐,
觉得自己做了对的事情,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
真的,我连睡觉都会笑出来。
每天只吃酱油拌饭,却热衷捐款的菜贩阿嬷。
一时间,震惊了整个台湾,连BBC都专门跑来采访,称她是:“世界上最不像,也最朴实的慈善家”。
培根说过一句话:给子女留下一份大家业,未必是对他们的爱。
因为年轻时的一段情伤,陈树菊一直未婚,她对三个侄子视如己出,所以决定一毛钱都不留给他们。她听过见过太多亲人为钱反目、为遗产打官司......但是她却这么说,“姑姑赚来的钱,以后都会捐出去,不会留给你们,但是姑姑会帮你们学会赚钱的本事。”
三个侄子闲时常来菜市场帮忙,陈树菊教他们如何做事、如何识人,也教他们什么样的朋友值得深交,遇事冷静、灵活应对,还有应对挫折要如何坚强面对。
为了供几个弟弟妹妹读书,陈树菊拼了命的赚钱。
从凌晨到半夜十二点,市场里最后一盏亮着的灯,永远是她的摊位,就连台风天她也坚持出摊。
阿嬷13岁就开始出来卖菜,只有小学学历的她靠着“50台币三把菜”的小生意,资助孤儿、给学校盖图书馆......多年来捐款高达1000多万台币(约224万人民币)
毕生节俭却为慈善挥金如土,
一生清贫却守得灵魂的高贵。
这位“卖菜阿嬷”传递的正是中华慈孝文化。
若为个人
领这奖就没意思
每次帮助人家,那天就会很好睡
I feel very happy after donating money...
It makes me so happy that I smile when I go to bed
钱要给需要的人才有用
Money is only useful if you give it to people who need it。
“钱,要给有需要的人才有用”
但真正赚到钱后,陈树菊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而开心。
她不喜欢花钱,化妆打扮、保养皮肤、昂贵服饰,这些都不入她眼。对于扩大事业,她也毫无兴趣,因为一个菜摊就已经够她忙的了。
她突然发现,
钱在不需要的人手上,
只不过是个数字而已。
慈善的种子已经在心中埋下,一件事情的发生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追求。1993年,陈树菊第一次捐款,以过世父亲的名义捐了100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22万)。后来,她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很平静,
又很快乐,
从内心里发出来的快乐。
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同,
每个人的用钱方法也不一样,
有人喜欢买一辆奔驰来开,觉得很拉风。
但我会想,
钱拿去玩了,就没有了,
很可惜,还不如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