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看完了《芳华》的小说,再看完《芳华》的电影,无论是电影也好,书籍也好,淤积在心里的东西久久没有散去。对于刘峰这一“好人”最终不能得到应有的好报久久不能释怀。
80年代,既是意气风发的知青年代也是贫困交接的战乱年代,一道红砖瓦墙,一群身怀各异的男女,无论谁,都可以叫动这个刘峰,又名“雷又峰”:谁家是北方的,不喜欢吃食堂的饺子了,他可以彻夜跑来给你擀面做出面条来;谁家家里的水缸没水了,他给你中午冒着酷暑晃荡着把水缸填满了;谁家的针线掉在棉被里,他给你在棉絮里捞针;班长快娶媳妇了,没有像样的家具,他用两个夏季亲手做出两个沙发……对于这样一个老好人,他得到了属于自己应有的光环:肩上各种各样的徽章,胸前一朵又一朵的红花,一场又一场的各地演讲,不过待到英雄归来,他还是那个会严冬里擀面,会酷暑里挑水,会棉絮里找针的“雷又峰”。
生活给足了他各种各样的荣耀,他好像拥有了名利上的满足,但是前提他也是一个人,他渴望爱情,他喜欢上了团里的独唱高音家林丁丁,在那个简单的年代,在这个憨厚的老好人面前,他不懂表达自己的感情,他就一次又一次给林丁丁做好吃的甜饼,他默默地在背后维护着有关林丁丁的一切“妄言”,他忍不住在一个夏季,在一个小库房,在他亲手打造的沙发旁边向林丁丁表了白,他忍不住抱住了哭泣的林丁丁,然而林丁丁哭着跑出了房间,这不是她所想要的爱情,她认为“雷锋”就是做好事的,怎么可以谈恋爱,如同耶稣可以爱全人类,但突然有一天耶稣跑到你耳边悄悄对你说他喜欢你一样。
对于“作风严谨”的年代,纸是包不住火的,所谓的“触摸事件”很快传了出去,这成为了刘峰的人生转折,他没有想到一次简单的表白不仅让他失去了曾经的光环,也让他上了前线,失了左臂,最后以孤独终老而逝去。他没有想过自己的价值仅停留在“触摸事件”以前,在人人都需要他的时候,一旦他需要别人的时候,换来的只能是千夫所指万人骂,曾经的团友,曾经帮助过的那些人,现在都在台下露出狰狞的面孔对他指指点点,所有人这时候都是“正义的化身”,他们用尽平生所学来一一对他指责,最后刘峰站立的草剁越来越低越来越低,1米67的刘峰淹没在了人堆里,淹没在了这个世界里。
已知结局,再看刘峰的前世繁华,让人有种落世的凄凉,不禁想到:这样老好人的身上不缺善良,他有那种深入骨髓的善良,但这种善良缺乏锋芒,所以任人践踏。
2
这不难让人想起备受争议的“江歌案”,让人想起陈世锋递过去的那一刀,刘鑫关上的那一扇门以及江歌那不带锋芒的善良。
将网络上搜罗而来零星的片段让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场景:江歌的闺蜜刘鑫因为与前男友陈世锋吵架有矛盾搬到与江歌住在一起,深夜刘鑫想吃饺子,江歌跑到隔了几个街段的便利店买回了饺子,到了家门口遇到陈世锋,在江歌努力捍卫闺密情义的时候,出现了一把刀(那是刘鑫从门口递出给闺密防卫的水果刀,还是陈世锋从实验室带过来的凶器?)刺向了江歌,苦苦挣扎的江歌,把希望寄托在一扇门(这扇门是自动合上无法打开?还是刘鑫由于恐惧害怕不愿打开?)希望破灭,警察到来时,江歌已经倒在了血泊里。但对于事后的调查,刘鑫的不愿配合,前后不一的证词以及撇清关系的冷漠,陈世锋对杀人事件的否认,江歌母亲失去女儿后的声嘶力竭,所有这些阴霾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在寒冷流动的冬季里无不充斥着对人性的拷问:江歌的善良换来了什么?
让我们试想如果江歌没有收留失恋的刘鑫,如果江歌没有半夜为朋友出去买饺子的习惯,如果江歌没有为朋友据理力争的执着或者说如果江歌的善良点到为止,江歌的善良能认清刘鑫的人品,这样鲜活的生命是不是还存活于世?江歌母亲也不会有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苦?
6月23日杭州“保姆纵火案”,9月8日淮南大学生扶老奶奶被讹案,前段时间某女性做公益被人说成炒作等等此类事件都在质疑着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我们还需要相信善良吗?
当然,善良的、美好的、正义的东西我们一直坚信,只是这个社会的善良需要带有锋芒。
3
这让我想起了朋友小Z,对于刚进公司初出茅庐的小Z为了得到同事以及领导的认可,不管谁叫他帮忙,他都会义不容辞,大到跑腿去某市给领导送文件,小到打印机卡纸了都得叫他来,。刚开始周围的同事会不好意思,逐渐习惯了他的帮忙,也就成为了理所应当,然而换来的结果是自己每天工作一大堆,熬夜到很晚,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体来上班,效率不高,还得处理同事的一堆烂事儿。
终于有一天,当有个同事拿着稿子过来找他修改错字的时候,他实在忍不住发了脾气。虽然当时大家都觉得很难堪以及尴尬,小Z以为会在公司待不下去,没想到过了几天找他帮忙的人少了,但是周围的同事反倒客气了起来,他渐渐找回了自己的生活规律以及工作效率。
有时候被贴上“老好人”的标签太久,很多人都习以为常,觉得你应该这么做应该这样,但只有“老好人”的标签被撕掉,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做一个善良的人,不委曲求全,不刻意迎合他人,勇敢做自己,勇敢爱他人!!
(此文主要以看完《芳华》的小说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