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什么样的特质最让人喜欢,有人回答因为她的笑声、有人回答因为他温暖、因为他给我所缺失的安全感、因为他对自己父母温文尔雅充满关切、还有人回答喜欢他是因为他在不断把自己变得更好的路上……
各色各样的答案,无不说明一个道理,爱上一个人都是有缘由的。
看了《夏洛特烦恼》,我们都羡慕夏洛,尽管一事无成,却依然拥有一个对他不离不弃的马冬梅。用当下流行的一个词来说,这绝对就是“真爱”。
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只有毫无条件的爱,万年不变的爱,才称得上真爱。而爱情这个词,扑朔迷离了千百年,却从来没有人能真正参透。真爱作为爱情中的白莲花,人们自然更要将之供于高堂,顶礼膜拜。
我想起曾经经历的一段感情。
R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男生,不仅成绩好,长相也很清秀,脾气更是好的没话说。对人说话的时候,总能看到他暖人的笑容。
所以,当他写了一封告白信,告诉我他如何暗恋我的经过,我便心动了。虽然,距高考不到一年。
交往了一个星期后,我发现他并没有我想象中那般符合我的需求。比如,不管我在干什么,他总是盯着我,追随着我的身影;一定要看我的手机通讯录和短消息,发现有男生发信息给我便不依不饶;限制我的发型和穿着……
当我提出分手时,他默然。等到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了他写给我的“求不分手”信。大意是说如果我残忍地跟他分手,将导致他文科状元的地位不保,将摧毁他的北大梦,将影响他的一生。一想到提分手就是作恶,我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打算高考完再提。
其间,我必须接受还是男女朋友这种关系。于是,争吵不断。他说向左,我必然向右。他让我读书,我偏偏不读。所以,到最后,高考的时候我彻底慌了。
才发现,我所选择的善良,竟是这般愚昧。
想到他心里如同做恶梦一般,尽管大家口中的他对我多么温柔顺从,体贴入微。可事实却是,为什么要以爱之名限制我选择逃离的权利?
于是,他顺利去了北京的名校。而我,却因高考失利到了另一个地方重新复读。
我以为我终于可以跟他分手了,却不料他几次三番从北京飞到我复读的地方,给我送复习资料和他曾经保留的备考笔记。我是个感性的人,禁不起这般关爱。于是,又是分手未遂。
阴差阳错,为了多个机会,依据我后来的高考成绩,我填了一个提前批。在我所有填好的志愿中,只有这一个是在北京。而恰好,就是这个志愿提前把我录走了。
我到了北京,和他同在海淀区。他比我多一年经验,不停指引着我前进的步伐。而我,明明不喜欢他这份令人窒息的爱,却始终无法逃脱。
大学几年,非常狠心决绝地提过N次分手,硬是每次都被他感动回去。大冬天的,他会站在我宿舍楼下,捧着玫瑰等一整个晚上;会用他所有的伙食费给我买我曾经想要却舍不得买的东西;会原谅我每次无法控制的任性和异常狂躁的发飙……
他让我体会到,无论我变得多么可怕,他都会原谅并爱护我。同时也让我害怕,自己为了逃离,逼得自己变得越来越让自己讨厌。每次想起他说的“我怕以后不会有人再像我这样爱你了”,我都纠结到泪流满面。
后来,因为一个契机,我终于成功离开了他。那时候,心里真的没有悲伤,只有轻松、畅快。他给我发信息,从祝我好,到骂我没良心,再到恐吓我说要跳地铁,最后到哀求我回到他身边……我只能暗暗祈祷,分手后的他一切顺利。
幸好,事情没有变得更糟。而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幸福,与他变成了再不能成为朋友的陌生人。
这个故事里,我相信R的爱是真爱。他经常对我说,他为了我,怎样怎样无私,为了我,怎样怎样不怕艰难困苦。可是直到如今,我回想起来的,却依旧是不快乐远胜于幸福。
其实,哪有毫无缘由毫不顾及自己的无私爱恋。就像文章开头说的,有的人喜欢对方的俊朗,有的人喜欢对方的高冷。只是每个人有不同的喜好,如果对方完全不爱你,你却依然要死死缠住对方,那必然是你有受虐倾向和一份不甘失败的坚持。
心理学家荣格说,每个人都有双重人格。
复杂的双重人格塑造出了复杂的人性。每个人都是魔鬼与天使的化身。
在感觉对的感情里,人们往往会尽情展现出天使般美好的一面,并尽力去延展,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好。而在不对的感情里,人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压抑、苦闷,如果逃离不成则容易自我毁灭。
所以,真爱也是自私的,以满足自我需求为前提。如果非要一个不爱你的人爱上你,这便成了一种原始的占有。恰恰又说明了你的自私,而非你拼命付出想表现出的无私。
回到《夏洛特烦恼》,如果夏洛没有体验到拥有一切却没有一个真正爱他的人的另一种人生的话,马冬梅于他而言,并不是一个对的人。因为在之前的这份感情里,他懒散,他不快乐,他没有找寻到自己,更没有在这份关系里活出更好的自己。
而一直追着他的马冬梅,习惯了拥有他的日子,满足了自己的情感依赖,成全了自己的占有欲,却依旧未能用所有艰辛的付出赢得他的珍惜。
当然,这不是马冬梅的错。因为我们每个人也曾有过这样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很用力地去爱对方,看到的却是对方的不开心。我们难过,却又不愿意放手。这都没有错。
只是,我们不应该觉得对方就理所应当要对我们的爱做出多么正面的回应,因为,也许我们只是感动了自己,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却未能真正满足对方的需求。所以,我们还是自私的。但我们愿意说,我们用心爱的,确实是真爱。如果明智一点,是不是应该暂时停一停,换种表达爱的方式,充分尊重对方的需求呢?
我相信,世上最打动人心的,必然是真爱,恰如其分的真爱。
前段时间,有个好朋友踌躇徘徊了许久,终于和相恋几年的男友成功分手。她哭着给我打电话,说这辈子大概再也找不到像他这么爱自己的人了!
也许,她想要的只是倾诉。否则,怎么会终于痛下决心离开这个如此爱她的人。果不其然,分手的原因是,他不恰当的爱的表达,让她太过窒息和压抑,磨合了几年也未曾有任何改观。
我觉得,恰如其分的真爱,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彼此在这份爱里都感到满足和愉悦,并相互成就为更美好的人。承认并清晰地看到真爱里的自私,便会少许多对对方不懂珍惜的抱怨,对自己为何换不来对方同等的爱的不甘。
在含着自私成分的真爱里,摸索出最恰当的方式,更好地爱对方,爱自己,是否会更好呢?
袁筱鱼:新闻系科班出身的职业文字人。一个专注于记录和分析生活的非著名记者。作品多见于各大主流媒体、书籍中。
我是袁筱鱼,遇见袁筱鱼,期待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