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让我给全世界的文学作品排名,第一名永远都是《红楼梦》。或许是我太喜欢它,带着个人的偏爱,竟然将那些文学名家呕心沥血之作看的轻了。
我第一次遇见《红楼梦》大概是初二的时候。《红楼梦》的大名从老师的嘴里听说,老师的话语带着一点神秘,带着一点诱惑,彷如这本书有一股无法言说的力量,从此心中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只是因为那个年代的贫乏,总是无缘得见。
后来听说村子里的一户人家有这本书,但是又过于羞怯不敢去借,也不好央求父母,后来一个亲戚家的姐姐去那户人家借《三国演义》,我跟着一道前去,忐忑的说出了借书的请求,没想到主人竟大方的应允。
我如获至宝,将上册带回家,开始阅读仰慕已久的《红楼梦》。可是因为文化程度和见识有限,又没有辅助的资料作为借鉴,读起来十分艰难,看了一个假期也没能读完上册,开学在即,匆忙的将书还回去,心里却留下了一桩心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耿耿于怀。
事实上,第一次阅读《红楼梦》的感觉并不好,虽然是白话小说,但是在现在看来行文依然略微生涩,再加上诗词功底薄弱,小说中的大量禅机、伏笔实在无法理解,故事又是家常琐事,毫无悬念起伏,对于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来说吸引力并不太大,所以直到高中我再没有读过红楼梦,反而看了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如痴如狂。
可心中好奇的种子依然潜滋暗长,只待有一天茁壮参天。
二
高中的时代,终于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一家挨着一家的书店,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完全懵了,那一册又一册紧密排列的书籍,让我一下子有了读书的欲望,那种感觉,就像一个人走进了藏宝洞,看着洞中每一样珠宝都价值连城,贪婪的想要全部据为己有。
后来在距离学校较远的六道街发现了一家新华书店,书店上下三层,第三层尽是古典文学名著和世界文学名著。西方的文学作品往往有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和长篇议论,读来十分乏味,所以翻了几本都是看了几页就放回了原处,再没有动过。
就在那一层,我看到了一整架子的《红楼梦》,才知道一本书竟然有那么多版本,什么蒙古王府本,脂评本,甲戊本等等十几种,令人望而生畏。后来我买了一套流传最广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程伟元高鹗续的一百二十回本,可是因为高中学业太忙,只匆忙读了前八十回,便没有继续读下去。
2009年,上了大学,在大学图书馆里找到了《红楼梦》以及诸多红学著作,大学四年,陆陆续续读了很多。直到那时,才对《红楼梦》的全貌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可是有了这种认识,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在真正的大学问面前,读过那么一点书,什么也不是。
三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全景式的再现封建王朝的社会图景,要知道巴尔扎克反应法国社会全貌的《人间喜剧》有九十八部小说构成,可是对于曹雪芹,一部书就够了。
《红楼梦》的伟大需要红学家们去探讨,我只想说说我从《红楼梦》中看到了什么。
宝黛钗的爱情写尽了天地之间的爱情。我见过的听过的所有爱情故事,都被《红楼梦》写尽了。贾宝玉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他们从小由贾母抚养,吃睡都在一起,也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潜滋暗长起来的,对于林黛玉,贾宝玉处处容让,体贴入微,可林黛玉小性,总是疑心宝玉,总是刻意与他怄气。林黛玉生贾宝玉的气,有时候是因为贾宝玉说了什么话,有时候是因为贾宝玉与别的女孩过从甚密,有时候仅仅是因为感觉贾宝玉没把她放在心上。所以很多人因此讨厌林黛玉,我曾也是其中一个。
其实,讨厌林黛玉完全是因为不懂爱情。也许爱情就是自私,或者人世间的感情都是自私的,两个孩子的家庭,常常有一个孩子疑心父母偏疼另一个,朋友间也常常“争风吃醋”。林黛玉之所以会对那样小性,完全是处于对贾宝玉刻骨铭心的爱,她孤身住在贾家,处处感觉寄人篱下,又是那样男性权威的世界,一个女孩子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何其难得,而且爱的那样惊心动魄。爱一个人不就是希望对方心心念念的全是自己,心里眼里就只有自己吗?任谁也不能容忍自己深爱的人对别人有一丝一毫的暧昧情义。我曾经还以为人可以看淡很多事,包括感情,却渐渐的发现一个人即使到了七十岁,也无法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最爱,哪怕是一丝一毫。所以,读了几遍后,很多地方都豁然开朗,明白了为什么贾宝玉去看宝钗会被林黛玉奚落,明白了为什么贾宝玉把随身携带的饰品送给小斯(林黛玉疑心贾宝玉把自己给他的东西也一并送人,其实贾宝玉贴身带着,唯独这件留着),林黛玉会气的与他大吵大闹,明白了林黛玉被晴雯拒在门外后,为什么要独坐石头上潸然落泪,明白了林黛玉生气时会不与贾宝玉说话,几天几夜都不理他,直到贾宝玉解释清楚,才又突然原谅了他。在意一个人,总希望这个人也在意自己。总想证明对方多爱自己一些。总希望对方只属于自己,与别人都是逢场作戏。所以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令人耿耿于怀,很多小事都令人疑心暗生。这些爱情琐事,生活化,细节化,并没有什么大误会大曲折,确是那么真实,那么让人震撼,只有曹雪芹能把文字能把故事写成这样。
小说的结局,贾宝玉娶了长辈满意的薛宝钗,而林黛玉香消玉殒,这世上多少人深爱着一个人,最后却和另外一个人生活在一起。这也许就是爱情的无奈。
袭人爱慕宝玉,最后嫁给了蒋玉菡,晴雯对宝玉一片痴心,无奈“茜纱窗下,公子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四
薛宝钗的人格之谜。
我对薛宝钗并无太多的好感,可是年纪越大对薛宝钗越佩服,一个成熟的人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可是薛宝钗对我来说依然是个谜。薛宝钗在长辈眼里是个懂事的孩子,贾母王夫人多次表达了对她的赞誉,丝毫不吝溢美之词。就连丫鬟仆妇也对薛宝钗赞赏有加。薛宝钗也的确做的非常出色,她过生看戏,知道贾母年纪大喜欢热闹,专门点热闹的戏。王夫人逼死了丫鬟,她就到王夫人身边好言安慰,所有人都不待见贾环,她却待之与宝玉一般无二,袭人烦劳史湘云做活,薛宝钗知道史湘云在家不轻松,便替她从袭人那把活揽下。以贾家从上至下,无不对她另眼相看。
史湘云小时候来贾府都是与林黛玉同床睡,后来宝钗来了,她便于宝钗同睡,史湘云要起诗社还席,薛宝钗担心史湘云花费,便将自家的仆人家的螃蟹拿出来给她做东道,又帮她出谋划策。甚至林黛玉一开始认为薛宝钗暗藏奸心,渐渐的也对她怀了感激之心。
薛宝钗得人心,才华与品德兼备,兼职就是完美的人。可是这也正是薛宝钗人格令我感到迷惑之处。
小说中有几处情节颇耐人寻味。一处是贾宝玉的丫鬟丢了帕子,被贾芸捡到,两人通过另一个小丫头传话,被薛宝钗听到,薛宝钗被发现后谎称自己过来寻林黛玉,直接将嫌疑“嫁祸”给了林黛玉。还有一处是王夫人丫鬟跳井,薛宝钗前去安慰王夫人说出了一番令人寒心的话,话语中表达出的冷漠心肠兼职叫人发指。
书中还有多处薛宝钗暗讽贾宝玉、林黛玉的地方,用意之明,心机之深,令人望而生畏。由此可见,她心中并不完全那么大度,她也有尖酸刻薄的时候,只不过她巧妙的隐藏了。可是到底哪个是薛宝钗呢?
也许,这两个人都是薛宝钗,人都有两面,薛宝钗比林黛玉成熟,会掩藏心事,会讨长辈喜欢,为人处世更方圆,这有什么错呢?看着虚伪,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长为那个样子。
五
《红楼梦》写尽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人情恶,欢情薄。可是到底能恶到什么样子,薄到什么程度呢?贾瑞调戏王熙凤,被王熙凤整治的命悬一线,他爷爷贾代儒来到贾府找王夫人要些人参入药,王夫人命王熙凤取来给他,贾代儒打开纸包,里面全是人参沫子,竟连一根人参须子都没有。
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花言巧语将她接进府里,活活将她整治死了,死时肚子里还有一个成型的男胎。
贾赦喜欢古扇,得知一个叫石呆子的人藏有许多,便伙同贾雨村陷害于他,暗箱操作,得到了那些扇子。
更有甚者,邢夫人的弟弟因为钱财与姐姐反目,贾环伙同巧姐的舅舅王仁将巧姐卖到妓院。
如此种种,只不过是书中的冰山一角,《红楼梦》就像一面镜子,把人心照的赤裸裸的,把世情照的透彻无比。尤其贾家抄家,大厦将倾,墙倒众人推的凄凉之感让人透不过气来。
六
也许每个人读《红楼梦》都有不同的心得,还有很多人不喜欢这本书。可是,每个人真应该看看,看看书中的世界,书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