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建筑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一个成长过程,看了一个个建筑大师的设计作品后饱受启发,励志也要做一个有文化,懂哲学,高审美,被所有同行都赞誉有加,作品遍布全世界的超牛逼建筑大师。最好是像扎哈那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次也得是名扬海外,获奖无数,晚辈们都对他仰慕无比的知名建筑师。
可是,往往到最后这些人都会变成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我总结下来大概有三点:一是他们有天赋,这一点就唰掉了一大部分普通人,二是因为家庭经济情况好,可以任由他们实验自己的建筑理想而不用担心生计,三才是因为他们非常努力和坚持。
现实的来说,缺乏第一点和第二点,你基本就与所谓的建筑大师绝缘了,太多人都放大了努力的作用,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容易成功啊!
我曾经也是这样。
现在觉得,建筑师这个职业是非常容易让人自满和狂妄的。自以为自己读了些高深莫测的书就比普通人懂得多,业主都是白痴,甲方都是傻逼,没人懂自己的设计理念,明明是个天才却要委身在现实的无奈里辛勤地耕耘着,殊不知自己能力有多浅,只能骗骗外行,真让他和大师一起工作,还不是和大部分建筑狗一样,只能画画图罢了。
我很反感那些以为建筑师可以拯救一切的人,以为只要自己设计了一个美术馆,就解决了当地的艺术教育问题,不会谦卑地放下身段,真正了解当地到底需要什么,不会去调研,拍脑袋决定一切设计要点,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能解决什么问题,而是能否体现自己的设计思想。
我记得有一个网红海边图书馆刚被设计出来的时候震惊了设计圈,网上到处都是一片赞扬,先不说这个东西好不好,采访建筑师的时候,问他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图书馆在海边,他说:"我就是觉得海边应该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图书馆,没有什么人。"
后来这个图书馆成了网红,人山人海,络绎不绝,我只想问这个建筑师一句:"什么叫你觉得?你自己主观觉得这会是一个宁静的图书馆它就是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建筑师榜样,名气越大,给其他建筑师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大。可是往往我们的设计圈都以出名标榜自己,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当大师,太过急功近利,这却又与整个社会的风气相一致。
我一直记得大学导师和我说过的一句话:
"你们都喜欢做特别酷的建筑,效果图里没有一个人,仿佛你们的作品都是艺术品,你们都是艺术家,但是到了我这个年纪,更希望能在效果图了看到孩子和家人,看到奔跑的狗狗和猫猫。"
设计只是手段,而生活才是目的。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