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简书的文章已经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文章内容丰富自不用说:有很人文的,有很技术的,有人文为主的技术文章和以技术为主且带人文情怀的文章。一些洋洋洒洒的长文更是令我羡慕:作者怎么能写出这么长的文章?
小学造句,中学作文。那时少年不知愁滋味,不曾想的作文有多难:一阵挥毫泼墨,看字数已到画个句号。可现在很少能写出上千字的文章。每天都生活在碎片化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思想是碎片化的,思绪每每被手机、qq、杀毒软件的声音打碎;人的行为也是碎片化的,做一件事的时候总被另外一件事情打断,甚至打断了上一件事情的事情还被第三件事情打断。
这般环境能写出什么大制作的文章呢?
有时候想写点什么,也刻意营造一种环境:把书桌收拾干净,铺上干净的A4纸,钢笔灌满水,倒一杯咖啡,甚至洗个澡换上衣服,一切都是要进行空前绝后创作的样子。没想一拿笔,脑子和面前的白纸一样空白。
验证了一句话:过程比结果重要!
事实是:常常只有过程,没有结果。我怎么啦?还是什么怎么啦?
我对笔有要求。圆珠笔手感不好,经常出现出水不畅或者突然出水很多的情况,经常是在正式使用之前还得热身;中性笔笔尖不容易干随叫随到,但不太干净,写完后的纸面如果用手碰到就污染一大片很不美观;签字笔太粗,是用来签字的,不适合写文章;钢笔还是比较合适的书写工具,但续航能力太差,经常中途没有了墨水,思绪也被打断。
我对纸有要求。摩擦一定得当:阻力太大影响思维发挥,书写速度一定得匹配得上思想的速度;阻力太小也不好,让没有思考的时间让人感觉没着没落;纸质也不能太离谱:有时奋笔疾书,需要有很好的韧性逆来顺受,有时深沉宁静需要足够的弹性起承转合;颜色不能太白,反光强烈影响视力;颜色不能太暗搞得心情压抑影响文风。
如果要喝点东西,也得有讲究。茶不能喝,刚开始烫、淡,慢慢就凉、浓,一致性不好。再说喝凉茶容易坏肚子,不停的添水又影响构思影响创作;饮料不能喝,越喝越渴没事找事;咖啡倒可以喝,但一定要温度足够,屋里先是香气四溢,然后唇齿留香,然后--然后就忘了是要写东西还是喝东西了。
可以来点儿音乐。不要有歌词的曲子,歌词容易牵引你的思维;不要太闹,喧宾夺主耳根子里不清净;不要太静,耳朵痒痒;不要太摇滚,身子痒痒;不要太抒情,心里痒痒;不要和创作的主题相左,给想法添别扭;声音不要太高,不想听的时候就像没有一样;声音不要太低,想听的时候汹涌澎湃身临其境。
万事俱备,不知道要写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