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奶奶离世
作为一个外地嫁过来的媳妇,对江淮农村的风俗一点不懂,我嫁过来的7年间,这个只有二十来户的村庄,有3人死亡,除了一位40岁意外死亡的男士之外,另外2位是上了年纪的女性。
今天要写的这两天我所见到的喜丧-92岁的老奶奶。
喜丧也是丧,心理还是有所顾忌,没有拍照。虽然有人拍了视频发在朋友圈,我还是不发照片了。用文字记录下这两天的见闻,像这样的场面估计以后是越来越难见到了。农村的风俗随着年轻人在外定居的趋势会逐渐消失。
像老奶奶这样活到92岁,在村子里还是少有,丧事办的很大,很隆重,这位老人,在去世之前脑溢血摔了一跤,医院不收,只得又拉回来。他家媳妇本来在外地打工的,也辞职回来照看她。吃不下、不认人、动不了,最后的日子真是受罪,去了大家都松一口气,她自己也少受一些罪。
大家甚至在说,她那天摔跤,要是发现晚点就好了,她也不会多受十几天的罪,这些事情可真难说。
噼里啪啦一阵响声过后,我们到了她家院子。她的儿子和儿媳妇单膝下跪,两个胳膊搭在我胳膊上行礼,我挨个扶起他们。一抬头,看见老奶奶躺在冰棺内,被子包的很严实,她的面容再也看不见了。听见冰棺旁边妇女们唱歌样的哭腔,除了哭腔,哭的内容我听不清也记不得了。
她们哭声入耳的那一瞬间,一下子把我的情绪带走了,心理一紧,以前每年都能见上一面的老奶奶,以后再也看不见,我的眼泪瞬间掉下来。立马出来到院子里。
02
迎来客
院外是另一种情形,没有悲伤。
参加喜丧的来客,跟参加婚礼的客人面部表情没啥两样。印象最深的是一位40多岁男人的笑脸,笑的像孩子般简单快乐。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也没有那么难过了。想想老奶奶生前的那段日子,离去对她也算是一种解脱。
带着烟花、鞭炮、纸的人不断赶来,噼啪声和单膝下跪的礼仪,不停的上演着。临近11点,要开饭了。今天是老奶奶去世的第2天上午,来客都是男方(老奶奶的丈夫、儿子、孙子)这边的亲戚,中午的伙食和婚礼伙食没啥两样,有锤肉、鱼头、红烧肉、炒鸡等。
吃过饭,丧礼主事吩咐我们接大米、菜、花圈、磕头。看到女方(老奶奶、儿媳妇)娘家的亲戚来时,马上出3个人去接他们的大米和花圈、菜;老奶奶的儿子、侄子、孙子、侄孙一行人跪在门口迎接娘家人,娘家人在遗像前磕3个头后,再扶起跪地那些人。
抬大米和花圈来的是娘家人,夫家人要主动去接大米、拿花圈、跪地迎接;手拿烟花、鞭炮、纸的是婆家人,行单膝下跪的礼仪。
作为侄孙中的一员,我对风俗礼仪很模糊,选择了跪地迎接老奶奶的娘家人。下午四点钟左右,各路客人基本到齐。按照风俗,要给老奶奶念经超度了。老奶奶的儿子、侄子、孙子、侄孙、曾孙、曾侄孙等大概60人一排排先站在遗像前,主事人一声令下,全部五体投地,有一位道士在老奶奶遗像前为她念经祈福。
03
祈福
30度的高温下,双腿跪地时间过的特别慢,我跪在后排,听见身后6岁的小朋友,不停的问,还要多久结束。看不到结束的希望时,他嘴里不停的问那句话,跪地的姿势不停的变换着。我好歹是30多岁的大人,膝盖疼痛难忍,也只得咬牙坚持。那一刻,一秒钟都觉得是那么漫长,脑子里什么都想不下去了,只有快点结束吧这一个念头。
我跪的位置靠后,忍不住想各种点子缓解膝盖的疼痛感。抬起头,企图转移注意力。发现前排的人头戴白孝布,后排戴红毛巾。原来孝布的选择也跟辈分有关,儿子、侄子辈的是白色;孙子是红色;侄孙辈的是绿色。
大约50分钟过去,听见“孝侄贤孙请起”,立马以最快的速度站了起来。接下来,大人小孩每人领一根香,围老奶奶的灵堂转3圈。在最后一圈时,把手里的香放在老奶奶遗像前的托盘内。
这些做完,又到了开饭时间。晚饭是丧礼第一顿正式的饭,除了饭菜以外,每个桌子上需要发一条烟,不管大人小孩子,上桌的都可以拿一包烟。
吃完饭后,来客就可以先回家了。
老奶奶的儿子、儿媳、孙子晚上守灵,第2天一早送遗体去火化。太早了,我没有去,听说有9辆车送老奶奶去殡仪馆。
04
入土为安
大概7点多,我们头戴红孝布去迎接老奶奶回来。等了约莫20分钟,看见曾孙举着白旗子走在最前面,孙子怀抱遗像紧跟其后,儿子抱着骨灰盒走过来了。后面是儿媳妇、孙媳妇等亲戚。接老奶奶的几十人跟着队伍走,经过村子里时,每户人家已有一人在路口迎接,队伍里有专人发给她们一个白毛巾,一盒烟。
经过8户人家后,先回到主家。主事的人安排前面的人拿花圈,带队绕村子一周,再往坟头走。出来后经过的第1户是我家,只见婆婆公公桌子已摆好,桌上一瓶酒、三杯子、两盘各类零食,老奶奶的孙子把遗像摆在桌子上,四五个人跪在桌子前,鞭炮和烟花放完后,主事的人将酒倒在遗像前的地面上,扶起跪地的四五人。
下一户人家,是相同的一番情景。这两门跟老奶奶那门同是抱来没有血缘的三兄弟,礼仪与村里别家不同,要更加正式隆重些。
队伍沿着大路走,从最远处的那户开始,每户人家派一人在路口迎接,主家行单膝跪地的礼节,有专人会发给他们一个白毛巾、一包烟。村里所有人家都走遍后,队伍开始上山了,那是老奶奶以后常住的地方。
山高路又难走,总算到了地方。八大金刚已经挖好坑,棺材放进去,有专人把骨灰盒放进棺材内,又撒上一层白灰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物体,就开始盖棺。
棺材盖好,由老奶奶的儿子撒上第1层土,八大金刚开始填土埋馆。不一会,一个凸出来的坟头就出来了。一声声炮响过后,在坟头前烧一堆纸钱,队伍里面的人按照辈分从大到小排列,每个人磕三个头下山。
回去大概是上午10点半,吃丧事第2顿正式的饭,除了饭菜外,上桌的每个人还有一包烟。因为老奶奶活到92岁,在村子里是高寿了。按照风俗,大家可以把中午吃饭的碗带回家。据说可以沾老奶奶的光,自己也能长寿。这顿饭后,碗虽被拿光了,主家也很高兴。这是风俗,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遵守。
吃完这顿饭,远些的亲戚就可以回去了。近的亲戚还要留下来等下午的立碑。大约13点,石碑立好,剩下的人一行上山再磕三个头,到主家再吃一顿便饭,丧事到这里算全部结束了。
以上是一个外来人参加丧事的两天见闻。
05
寂寞
丧礼结束后,到邻居家串门,她们又说起老奶奶生前的事情。那个小学生说的话让我感觉悲从中来。
他说:有时候他家做了好吃的,或者从外面买了什么好吃的回来,他妈妈派他给老奶奶送去,每次老奶奶都拉着他胳膊,跟他说个不停,还把自己已经发霉的饼干给他,叫他吃。他每次都要好久才能挣脱。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92岁的老奶奶也不例外。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没人主动找她聊天,她太寂寞了,抓住人就说个不停。
对这位老奶奶生前的事情了解不多,但我见证了她隆重的丧礼,在老奶奶离去的时刻,有那么多人来送她,想来她应该是高兴的吧。
齐悦梦想社群第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