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讲述瑜伽人故事的栏目,主角就是你我他。倘若这个故事能撩拨到您的心弦,哪怕只有一霎那,足矣!)
清晨5:30,毕毕准时起床,在「大理小家」的瑜伽空间进行自我习练。90分钟的阿斯汤加一序列之后,太阳公公出来了,新的一天即将到来,充满未知,也带着些许神秘。
每天早上7:30-9:30,是阿斯汤加的Mysore课,毕毕会迎来瑜伽空间的第一批学员。学员们会根据自己的进度认真习练,而毕毕则在旁边给予指导,包括体式的讲解,进度的把控,手法的调整等。
课程结束后,毕毕的生活就丰富多了,不断为小院添砖加瓦,做些新修整。此前,她和小伙伴们做过蜡染、肥皂,改造过菜板。她还会给民宿的客人讲当地的民俗,推荐旅游路线,甚至陪伴客人沿着洱海骑行一周。
她总是喜欢让小院更有活力,也让住在这里的客人体验一种宁静悠远的小日子。
这应该就是毕毕一直很向往的生活状态,过简单的生活,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把教授瑜伽放在首位,有空时,可以到户外,多跟大自然接触。
89年的毕毕,曾经裸辞,跟同伴去澳洲开启了打工度假模式。游走两年后,毕毕在大理实现了自己的小梦想,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与阿斯汤加瑜伽相遇,妙不可言
早在高中时期,毕毕就体验过瑜伽课,一直断断续续地练习着。直到七八年之后,她才第一次接触了阿斯汤加瑜伽。那时,她正在澳洲享受打工度假的日子,长期处于移动状态,偶然间在网上跟了一节阿汤led课。
阿斯汤加练习带给身体的感受让毕毕很惊讶,超级累是必然的,但与此同时,她的身体也很舒服。那是一种练习累过、痛过之后的舒适感,整个身体似乎都被打开了,平时相对紧张的部位会放松一点儿,身体的空间好像多出来一些。
被阿斯汤加圈粉后,毕毕开始留意澳洲线下瑜伽馆的阿汤课。后来,她在一家瑜伽馆体验了一个多小时的阿汤简短版,瑜伽老师把中间一些高难的体式省略了。
这次线下课的练习感受与视频课的感受基本一样,体式有强度,但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身体打开的效果很好,比她平时自己的流瑜伽练习或其他流瑜伽课程的打开效果都要好。
“平时的流瑜伽练习,我会感觉腘绳肌拉开了一些或者胯打开了一些,但阿汤的练习中,我能明显在后面的体式中看到效果。阿汤前面的站立体式和坐立体式中没有太多的高难体式,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身体变热,推起轮式的身体打开程度与以往很不一样。”
2019年底毕毕回国后,赶上了新冠疫情的爆发,她只得开启自我学习模式,包括研究阿汤一序列图和视频。凭借多年的瑜伽练习基础,毕毕很注重体式的安全进入和退出。她一直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阿汤练习,也就是一周练习6天,生理期前3天暂停,每个月的新月和满月暂停。
此后,在妈妈的推荐下,毕毕在长春的一家阿斯汤加Mysore教室持续练习了8-9个月的阿斯汤加。那里的老师尽管不是阿斯汤加的授权老师,但曾参加过John Scott的线下培训,一直遵循传统的方式教授学员,也就是给体式的方式。学员需要从拜日式A和B学起,直到做到老师满意的程度,老师才会教授下一个体式。
虽然是从拜日式A学起,但毕毕的瑜伽基础够好,老师给体式的速度很快,她的进步也是突飞猛进。她的第一次站立轮式就是在Mysore教室里由老师辅助完成的。
认定了阿斯汤加瑜伽
确认过眼神,毕毕认定了阿斯汤加就是她要努力的方向,也希望找到长期追随的老师。本来她报名了阿汤大神Mark Darby夫妇的线下工作坊,但由于疫情,工作坊被迫取消了。她原本想去印度跟着阿斯汤加现任掌门Sharath Jois学习,但疫情的爆发,让这个计划遥遥无期。
毕毕的心态很好,尽管对认证老师的称呼有所向往,但并没有太多的执念。“我觉得这跟练习阿汤一样,要面对各种变数,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想法和心态其实都在改变。”
与认证和授权相比,对毕毕而言,规律练习阿汤更为重要。她是北方人,初到大理时,对那里的海拔不太适应。做完拜日式A,她觉得自己就快喘了,到了拜日式B,她真的开始喘了,就像很多人初次接触阿斯汤加一样。不过,她会继续练习,就算是放慢速度,也让自己把一序列做完。一段时间之后,她的身体逐渐适应了高海拔,而她的阿汤一序列也在不断精进中。
很多阿汤练习者都觉得按时起床练习是个很大的考验,但毕毕觉得这一切都很自然。她会在早上5点起床,最初闹钟响起时,她会有小小的挣扎。但练习过后,她会感谢自己起来了,每次练完都像给了自己一个甜枣,而这也会成为她第二天继续早起的动力。经历过大约小半年的挣扎后,早起练习就成了她的一个习惯。
在毕毕眼里,瑜伽练习其实也是一个与我们身体对话的过程,是一个一点一点了解我们的身体,慢慢去觉知到可能之前都不曾觉察过的小的身体部位、肌肉骨骼的漫长过程。
“随着练习的持续,慢慢发现体式不那么重要,放下对体式的执着很重要;体式的深度不那么重要,呼吸与专注很重要;瑜伽垫上的练习不是唯一的重要,生活中的练习也尤为重要。”这是毕毕对于瑜伽练习的感悟,很有哲理。
瑜伽更像一种修行方式
最开始接触瑜伽时,毕毕觉得瑜伽是一种运动和锻炼的方式。她坦言自己很幸运,即使在健身房遇到的瑜伽老师,也给了她很不一样的感受,练习过后,她会很平静。每次摊尸式结束,她走到外面时,都感觉好像世界亮了一点儿。
接触瑜伽越久,她觉得瑜伽不是一个简单的锻炼方式。“自从练习阿汤以后,瑜伽更像一种修行方式。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序列,看似非常枯燥,就像扫地僧每天固定时间起床扫地一样,但是整个生活都会在练习中有所体现。”
这么多年的瑜伽练习,毕毕感觉瑜伽与生活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辞职之后去澳洲和大理,在这个过程中毕毕与阿汤意外相遇了,并开始了更为规律的练习,而瑜伽练习也在反向影响她对于生活的选择。
如今,毕毕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早上自己的练习和分享瑜伽,而瑜伽也成了生活的中心,其他事情要围绕着它来安排,这是一个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变化。以前,她去瑜伽馆练习时,可能会因为聚会或其他原因取消练习计划。但现在完全不同,她会先保证瑜伽的固定时间,再做其他的规划。
“我很愿意分享瑜伽,因为我越练习,越觉得它很美好,而分享它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觉得做对的事情非常重要。”就像Pattabhi Jois那句瑜伽名言,“Practice, practice, practice, all is coming. ”毕毕的解读是,“做我认为要去做的事情,该来的会来的,而且我也没有想要很多东西,一定会有办法的。”
正是有这样的信念加持,在大理定居一年之后,毕毕的「大理小家」和瑜伽空间已经能维持她的基本生活了。她也坚持做着喜欢的事情,教更多人瑜伽,并在其中很享受这个过程。
“我觉得阿汤Mysore真的是挺神奇的存在。当我不用带领大家练习体式时,我可以很好地关注他们的练习状态,并把我的感受带入到他们的练习中,从身体层面给他们一些调整和建议,这与自我练习时的感受完全不同。”
采访后记:
我觉得毕毕很勇敢。在她的字典里,想做的事情,她会努力去做,不会瞻前顾后太久。她应该是个有能力的人,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她都会全力以赴,并把一切都料理得很好。在网上,她发了很多小院装修时期的视频,能看出来,都是用心之作。她还会亲自收拾房间,做各种新鲜尝试。
看到毕毕的选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她的家庭条件不错吧,应该不用担心金钱的问题。我反而觉得,毕毕是个很独立的人,有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想法,独立的选择。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明晰自己不能坐吃山空。剩下的,就是放手一博。她那句“做对的事情非常重要”,很打动我,透着坚毅和决心。
我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回想我的三十多岁,还沉迷于职场打工,提高技能,增加财富的阶段。也许,那时我并没有深入地练习瑜伽,也就少了一根过自由生活的弦。
其实,无论您的背景是什么,只要您想,您总是可以有些对生活的向往,然后努力地实现它。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的样子,说别人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许,您没有选择那种生活,正是因为您并没有真的那么向往。倘若心生了向往,就勇敢前行吧!
我看过毕毕的一些文章,在澳洲打工度假期间,她曾经去过一片海,那是一种Tiffany蓝。看到这样的描述,我就有点心痒痒。如今,我要到了这张照片,给大家饱饱眼福,就当福利发送了。
最后,如果您去大理旅行,不妨到毕毕的小院坐坐,体验一节瑜伽课。反正我是动心了,找个机会要去住上一个星期。试想一下,清晨醒来,看到湛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还有什么可焦虑的呢?这世上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它们都是免费的,值得我们认真珍惜!
(我想做100个瑜伽人的故事,性别、年龄、背景均不设限。只要您有瑜伽故事,我就能讲得“有趣”,欢迎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