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和一晚上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刘同“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丛书中的《向着光亮那方》,一口气读完一本书的时候还真不多,《向着光亮那方》,从自序开始,便被里面的每一个文字所吸引。一句话一句话读,一个字一个字品。看到与作者相似的观点,有共鸣;看到悲伤的故事情节,有感叹;看到作者为了锻炼英语水平,竟休假三个月,去洛杉矶学英语,有佩服,也有羡慕...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会被生活温柔以待吧!
“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共有三本书,《谁的青春不迷茫》,是作者20岁到30岁的成长日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的主题是孤独,描写的是作者北漂之后的生活;《向着光亮那方》主题是光亮:在茫茫黑暗中追逐希望,和固有的积习一刀两断,这本书从作者小学写起,写到初中、高中、大学以及短暂的留学经历。每一段故事都值得细细的品,对生活、工作如此认真,对朋友如此真诚,对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如此感恩的人,应该很帅吧...
看看别人的故事
话告别
告别后若能再见,彼此就会有盼头,可偏偏有些告别,总会付出以后再也不相见的代价,有些人偏偏固执的认为,即使知道了真相,内心却告诉自己要回避;每个人或许又都这样“自欺欺人”,这样的“相信就好”。作者的第一位朋友,在6年级得了红斑狼疮,12岁的年纪,就要学着说再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一句台词,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
好的告别,是因为还能再见。不能或不想再见的,就来不及,或不愿意多说一句再见。因为我们总想着,用一个执拗的方式,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你是这样吗?
除了读书,还有其他出路-中学好友
因为成绩不好,和身在最后几名的“豆芽”成了好友,豆芽之所以称之为豆芽,是因为父母是卖豆芽的,哈哈...因为父亲出了意外,弟弟、妹妹需要照顾,豆芽早早的放弃了学业,再次遇见时,豆芽承包了整个菜市场。一个人的成功绝非偶然:他面对未知的期望,身处困境的洒脱,不会为了豆芽成色好看,放化药药品,把豆芽卖到整个菜市场第一名,然后承包整个菜市场。一个人如果能够很投入的去做一件事,很相信这件事能够给他、给家庭带来回报,撒下去的诚意一定会成百上千的回馈于他。
无论身陷何处,都要试着去做环境的主人:向下生根,向上开花。
师恩难忘
每个人的记忆中,或多或少都会对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或恪守教规、目光如炬。贺老师是作者的文科班主任,因为学习成绩不尽人意,总是躲着老贺。贺老师没有主动找他聊天,而是让他报名参加各种活动。当演讲比赛、板报屡次等奖时,他找到了做学生的另一种可能: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习能力更重要。好的老师,应该就是像贺老师这样,会在黑暗中为其他人寻找光的那个人吧...
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会有那些至黑的时刻,这段时间总会让我们心力憔悴,甚至丧失自信,做任何事情都毫无精力。此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一个角度,做些能让我们自己开心的事。不会做的习题、完不成的工作是不是可以放一放。不是逃避,只是不浪费时间和自己较劲,迅速承认自己的不足,用最快的方式找到让自己开心的办法。当自信回到了你这边,或许再回过头来看自己面临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大学
没有挂科和不谈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睡在上铺的兄弟,总是那么体贴又不做作、帮助别人又让对方没有压力,凡是“别人家的孩子”有的优点他都有。有一个谈了多年的女朋友,当大家都迷茫毕业后何去何从时,上铺的兄弟哪都不去,娶了女友回老家,陪双方父母...和所有小说里的结局一样,大学时的爱情总是美好,但又转瞬即逝。女孩分手的原因很简单-她需要他的时候,他不在。
当一个人把另外一个人纳入自己未来规划时候,对方的离开,结果总是让自己措不及防:让自己不知所措:就像一个小工匠拿着一把小锉子,每日每夜不停地把一座心里的神像活生生锉成了一块板砖,终于不忍直视。可这就是生活的真相:每个人都要学着长大,要明白总有一些事可能早就注定了结局,而我们要的就是这个过程而已。
空闻渔父扣舷歌,心若灰,萍藻满...
有趣又能带来回忆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一碗鸡蛋汤总能体会陌生人的善意,带来雪中送炭的温暖;那个卖炸豆腐的方老太,帮我们保管童年的记忆;老友如若相逢,让我深深体会到那些虽都在在北京却很少相聚那种身不由己的感叹;总能为自己抗事的领导;因为有了亲情的羁绊和约束才变得幸福的父母...
其实,看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从书中找到某些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阅读,发现更多思考的角度,然后再找到自己的答案。
想想自己的生活
昨天下午我在同学群开玩笑说,我们晚上来一场“云聚会”吧,大家兴致勃勃的从晚上六点半一直聊到九点半,期间,我不合时宜的说了一个自己一直想寻求答案的话题:如果不是因为新冠,而是因为其他的“黑天鹅事件”,我们被迫失业,被迫另谋出路,大家想好做啥了吗?本来热闹的群里面瞬间安静了下来,一个哥们儿说做直播,另一个哥们儿说,在同领域再找一份工作,另谋出路,还有哥们儿说,最近也打算换工作,会找一个和现在工作相关的,延续自己的人脉,继续做下去,另一个哥们儿说,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大家说了好多好多,没有任何抱怨,也没有任何不满,只有对自己欠缺的能力表示不甘。最后的最后,没有讨论出一个标准答案,但大家都把怨天尤人的精力用来想办法如何改变自己,克服心理障碍,这,或许离理想中的自己又近了一步。
工作的方式有很多种,要么点灯熬油,披星戴月,辛苦奔波;要么戴上面具,追名逐利。我最佩服的还是那些投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目光长远,不贪图短期获利,痛并快乐着,享受奋斗的过程,天道酬勤,时机到了,上天自然给你相应的回报。
前段时间和一个哥们儿聊天,彼此感慨道,如果从工作中丧失了那份成就感,做其他事情也便没有了动力。反观自己,哀叹大于乐观,当自己心中的神像被锉成板砖,终于不忍直视,顺理成章劝自己放弃。可是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也会看每一个人的脸色吧,我一副开心乐观,从不怨天尤人的样子,怎么可能不被盯上呢?哀叹并不会让人更满意,但乐观却可以。
隔离期间,接到最多的电话应该是老妈打过来的,每一次的话题都很单一,有没有按时吃饭,不要烦躁,静等公司的通知。今天终于忍不住说,能不能不每次都讨论吃饭的话题。可是,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按时吃饭可能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吧。在平时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类似这样的小冲突还有很多,有人说,亲情间,吵架不是天经地义嘛,不吵了,证明感情也就淡了。没有人规定亲近的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应该是怎样的,所以我们习惯了一直以来的沟通方式,但“一直以来都这样”与“这就是正确的方法”之间完全是两个概念。这样的事,可能会发生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感受父母的情绪,也让父母理解我们的想法。有人说,理想与现实面前有一道鸿沟,迈不过去叫挫折,迈过去了,叫成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或许可以搭一座桥,以信任和态度为基石,用真诚去铺路,用彼此理解走入对方的心里...
故事未完待续,每天都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情等着我们。懂得如何让自己变得开心很重要,不开心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想不明白的时候就给自己一条想的明白的路。当你意识到,你能对自己负责;你的灵魂能够让现实的你变得更好;当自己成为自己最好,最亲也是最可靠朋友的时候,你就会想方设法让现实的那个自己变得更好。
希望你和这个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心怀坦诚,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