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接上节(连载)《石猿记》第十五章(57)
话说王母携女童玉灵儿,随小舟渡回北岸,回得客栈,才发现,一天所募千万两金银皆已失窃。心中暗暗计较,但并未声张。
试想:王母娘娘,乃是天庭上仙,这凡尘间多高的毛贼,又能算得了什么?怎能在她面前做得了手脚?更何况,那募资花篮,绝非凡品,乃为凌霄异宝。其宝,如无纯元之气,如何打得开来?而那千万两桥资,何等重量?岂是凡人取得了的?
可是,如今,花篮中之募资,确已被盗,且是在王母手中失窃。所募桥资,确是无存,虽然尚有花篮未失,这等怪事,又怎能不让人称奇。
思前想后,王母娘娘做了一番计较。拿定主意,并不声张,决定照计划,来日再募。
但愿那窃贼,明日贪欲再现,那时擒之,也非难事。
一夜无话。
第二日,照常来到江边,小舟渡得南岸。仍然是昨日一番景家。只是王母娘娘,和那女童玉灵儿,多了一番警觉。
只见那些,由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富贾豪士,庆幸尚无人填满花篮。他们并无多虑,只把那,黄金,白银,珍金,碧玉,争相向那花篮中投置。更有那色迷心窍之花花公子,不务正业之浮夸子弟,甘原倾其家资,欲搏一美艳。还有那贪婪淫艳,挥金如土之高官达贵,弃妻抛子,尽其所能,挥霍那无名之金银资产。
又是一日,高台琼宇,海市蜃楼,哪里是人力所能力即?当然,同样是不能将花篮填满。只是今日,这花篮之中银两,要远远多于昨日。也许已不止千万两之多。可见这招夫婿之消息,已传得开了。
因昨日失窃,王母今日,各外慎行。这大小母女俩,虽然也留心细查了一日,仍未能发现有何异样,心想那贼,今日莫非不来了?
晚间,小舟又渡得大江北岸。在回客栈的途中,于一位文士擦肩而过。王母娘娘,觉得那文士很是面善,似乎是在哪里见过。细看后方知,是那前些时日,同在“桥”头猜谜之时,那背剑遗伞示谜之文士。
王母娘娘,对这温雅文士,尚存好感。心想:此人眉青目秀,且文采堪佳,眉宇间,又透着侠气。在这凡尘世间,定然是个有些身份的人物,也可算是少有的极品。观其言行,应该算是善类,但也未然定论。常言道:人,不可貌相!
不经意间,已至城中,由那繁华夜市,穿梭而游。这其间,尤其关注花篮。
广陵古郡,真不愧为水国神韵古城,白日盛市,晚间更显得异常之繁荣。人来人往,一派热闹景象。
皮影戏,扬琴,越剧,粉墨登场。看那灯红酒绿间,人潮涌动,车轿穿棱,小商小贩,叫卖声不绝于耳。好个太平盛世,将个王母娘娘,看得心胸宽慰了许多,却把个女童玉灵儿,看的一双灵眼美目儿,忙的不可开交,且那脚步,也有些姗姗欲摇了。
终于回到客栈,游意尚存,真可谓恋恋不舍。可是夜幕,的确太是晚了。
于是,王母将手中花篮,放置案上,意欲查点这第二日募资之成效。一看之下,又是吃惊不小。
今日所募数千万两金银,虽然百般小心留意,却又不知去向。
王母娘娘,乃天庭圣母,竟然三番两次,在这凡尘世间,丢失巨资,而且又查不出点滴线索,奇之又奇。
只是这王母,由于迷恋凡间市景,未能从失金之体量上思虑。想那千万两金银,由仙圣王母,以异宝竹篮为器,携而行之,并无星点吃力之感。但若是那凡尘俗子携之,其情可想而知。此节,也是王母忽略而至。正可谓:
早已舍凡心,
寻疑入世尘;
闲来施善事,
恰又误玄真。
此时,玉灵儿眨巴着一双美目,案前托着那娇美的下巴,全神看着王母,一声不响,异常安静。
王母娘娘,也顾不得玉灵儿想些何事,自家个前前后后,细细思量。
想来并无可疑之人,即便是那闹市之中,也无刺眼人丁。
再思,想起曾遇那背剑文士,擦肩过时,王母也曾留意篮中银两,当时并未见之少得分毫,何况那文士,根本不家恶人奸徙,这一点,王母很是自信。
看似太平盛景,却又隐藏诸多污垢。
这正应了那段偈语。
语曰:
天地本混沌,
万物归自然;
善心始于无,
何处惹凡仙。
更有那:天本无道,地本无真,天地混沌,化为无心。
可是,王母娘娘,毕竟是天之圣母,最关心万民世态。如此变故,早将胸中无名之火燃起,更是暗下决心,定要追回那所募之桥资,以便用于建桥为民之正途。
第三日,王母携玉灵儿更加小心。仍渡至大江南岸,不动声色,依然如前两日一般,吸纳招募银两。只是在那暗中,更是加倍留心,细查往来人众。
只是今日,虽然仍是人潮如流,但投资者,已大大不如前两日了。想来,或许是人们见其久投不满,似乎怀疑,那宝贝花篮,根本就是无底深渊。或许这艳丽女子,有什么奇功异能。更有人感叹,今生与这美人儿无缘。
但总是有那三三两两贪欲者,挥重金,侥幸一试桃运,当然结果皆是均然。
好在但凡些类,都非善类,无非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不义之财,用于善为,也算坦然。
正至进行之时,王母娘娘眼前一亮。只见那斜背长剑之温雅文士,由西缓缓而来。身上仍然是那日猜谜时之装束。表情虽显清雅,可是面上,却多了几分怒气。
这人究竟何人?屡屡再现,有何原故?可与那失金,有所关联?
看官略候,待我下节再于你说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