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是件奢侈的事情”这原本是一个朋友的微信签名,然而今天,因为一些小事对这句话有了些深刻的体会,也越来越能理解这句话背后的道理。
写下这句话的朋友,去年32岁,已为人妻,而且已经是一个4岁孩子的母亲。勇敢的她辞去了北京的工作,一个人只身伦敦读研究生。对她所有的了解能确定的就是,她是一个勇敢高能的女生。是的,在我看来,所有不向岁月低头的女子,不论年纪大小都是女生。做事情认真较劲,性格刚烈。像这样的女生,我有理由相信她是幸福的,也必须是幸福的。于是打消了猜测这句话背后,还有其他深层含义可能性的念头。
我也曾被说勇敢,是在辞职准备去伦敦的时侯,和去了以后。每当听到有人这么说,并不会引以为傲,而是一阵心酸。这心酸大概和后来听说我去伦敦是因为有个男票在那我才去的那种心酸不相上下。
第一次出国,还是那么遥远又陌生的地方。忽然切换成全英文模式,多多少少也是有些不知所措的。更糟糕的是,一个人拖着箱子11小时,8000多公里的航程,下了飞机手机突然开不了机,住的地方的地址还有前面提到的朋友的电话都在手机里面。航站楼出来,越往外走,越能体会到距离祖国的遥远,那一刻我最熟悉的东西只有一路陪伴我漂洋过海的箱子,也清清楚楚的看到了,世界这么大,而你所拥有的是多么有限。
从航站楼出来,往外走的路上脑子里设想过,假如出去没有办法联系到前面提到的那个朋友,那么我是不是需要找个墙角蹲下来大哭一场,这样显的多励志啊,然后可能还会被机场好心的工作人员帮助,交给警察或者送去中国大使馆什么的。一边幻想着有个好的结果,同时也做着最坏的打算。如果没被帮助,大不了机场过一夜,第二天再想办法。
天真的我实在是低估了我国人口的分布密度。还在研究公用电话怎么用准备给家里报平安的时候,有个女孩从背后过来和我讲中文,OMG!已经不记得我们当时都具体说了些什么,只清楚的记得那种失而复得的安全感和喜悦让我看到了希望。后来,用她的ipad连上机场的无线,联系到那个朋友,把住的地方的地址抄到随身带的书的空白页,然后两个小时倒了三趟地铁,才到了住的地方。
伦敦的八月底已经开始穿厚外套了,她穿一身牛仔衣在地铁口等我,大概是太冷也等太久而觉得无聊吧,她一直在踱步的画面到现在还记得。其实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抱歉,那么一个无亲无故的人大半夜那么冷的天在地铁口等你,凭的不是你租了她几天房子,而是她骨子里的善良。
回来之后,有很多人问我,你去英国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其实我常常不知道怎么表达,虽然心里清清楚楚的明白自己的收获和改变。直到有一天,微博上看见一位在国外待了五年的男士的回答,我觉得,他帮所有有过异国他乡经历的人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国外这五年的生活,我收获最多的,并不是我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是我拥有了你现在把我扔到世界上任何国家,我都能够活下去的能力,以及任何豪车豪宅都动摇不了我想坐公交车的决心”。
是的,也正是因为这短暂的经历让我拥有了好心态,对自己有了更多了解。也不得不承认世界真的很大,而我们都只是普通人,很重要的普通人。
逃离安逸的日子瞎折腾的这些日子,是为成长做出的改变。闺蜜说:“你真的是对得起你的青春了啊”, 是啊,我对得起我的青春。
再回到同步是件奢侈的事情这件事上来,为什么会突然间有这样的感慨,十多年不联系的初中同学,在朋友的婚礼上遇见了,后来有了少许联系。原本以为大家都同样的年纪,很多经历也都应该是相似的,想法应该也都差不多,而且毕业后都是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只是互相不知道而已。可是经过几次并不愉快的谈话之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就像他明明知道我有过上面提到的这段短暂的国外生活的经历还当着我的面说:“很多人就是混不下去了,所以想出国去突击一下,镀镀金,然后出去了,再回来的也都是混不下去了才回来了,可以在国外找个工作再被返聘回国内啊,这样薪水就会翻几番啊”。当时听见这样的话,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想象到我的表情和心情,瞬间整个人都不好了。可是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我竟无力反驳。
类似于这样的讨论并不止这一次。每一次都抑制住自己的火爆脾气,告诉自己要大度些,要大度些,直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实在是...。虽然不愉快,但这些小事也让我明白并不是所有同龄人的想法都会一样的,所以,价值观不相同的人,只适合浅谈不适合深交。
因为有句话叫越长大越孤单,所以,到了一定年纪,就会觉得不管是同学朋友,还是另一半,能够愉快的谈话是多么的重要,没有人会为了要吵架而展开讨论吧。
有时候可能是因为很多年前就认识了的同学,就不太愿意相信我们已经聊不到一起了,还想努力一下,但是一次又一次后,就越来越深信很火的那句“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实在是话不投机的话,那还是放弃吧......
因为,同步真的是件奢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