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虚作假本身确实应该遭人唾弃,但是扪心自问,说到灰色手段,又有多少企业敢为自己的数据打包票?
前有乔东家驴肉火烧虚假排队,诱导加盟商加盟,后有淘宝商家、打车软件、外卖平台刷单行为遭到央视集体曝光等等。露出水面的尚且如此,隐藏在深处的不知还有多少,其实无论是在互联网行业还是在传统企业都存在大量不清不楚,不真不实行业潜规则,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当你在看他人笑话的时候,是否也该拷问一下自己的良心?
但话又说回来,弄虚作假很多时候真的都是商家的本意吗?还是说这其实只是“你情我愿”的交易或者实乃环境所逼迫?
因为业务的原因,创玩周边有很多从事自媒体行业的朋友,据其中一位称,很多客户都会要求看稿,有经验的自媒体人都知道哪些内容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但客户不这么想,稿子一定会按照客户的要求做再三修改,最后出来的东西明知道阅读量不好,但不得不发。客户都要求效果,而阅读量就是最直观的展示,不去刷量怎么让客户满意?
除了自媒体,其实很多行业都存在多多少少逼不得已的尴尬境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出来创业的人有多少是衣食无忧,有一个好老爸可以拿五个亿给你任意支配,天生自带千万粉丝的主儿?大部分人都是拿着自己的血汗钱或者父母的多年积蓄投身到这场满是风险的赌注中,背后所寄托的是一个家庭的期望。但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没有人会为你背负的压力与责任买单,为了生存,每个行业一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虚假宣传,过度包装的行为。欺骗固然不对,但相信很多企业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也不会出此下策,谁也不愿意背上骗子的骂名。
都是为了生存,不嘲笑、不诋毁是对每个创业者的尊重!(当然纯粹的商业诈骗,传销组织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微信的这次伪大V集体露底事件不会是公众号刷量行为的终点,毕竟市场在那儿,风口过后一定还是会有人铤而走险。同样的,弄虚作假也一定是商业行为中抹不去的阴霾,但你必须得相信市场的淘汰机制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大浪淘沙之后,能够存活下来定是能够经得住用户考验的企业,一切都需要时间去沉淀。
那对于商业中那些隐晦的技巧,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