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Q心理 路琦
我的好朋友TT是个金句频出的家伙,她的代表作有“有多少人说要做彼此的天使,最后却成了彼此的shi”“忽然觉得最能自high的其实是心脏,自己开了个跳到死的趴体”“如果偶尔有觉得很悲怆的时刻,那么就是现在”……而她最新的金句,我直接拿来作了标题:
比孤独更可耻的,是想要“被理解”。
之前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写作?我想了半天,给了一个特别虚浮的回答,我说:为了理解和被理解。
最近,我开始渐渐对这个回答感到不满意。当我说我写作是为了理解他人的时候,我太自大了;当我说我写作是为了被人理解的时候,我太可笑了。
我们永远也不能理解他人也永远不可能被他人理解,人本质上就是孤独得要死的生物。
这一刻,我的脑海里正翻逐着怎样的思绪,我的内心正流淌过怎样的情感,我怎么有可能告诉你呢?你怎么有可能像我们是一个人一样接收过去呢?当我用宽慰的眼神看着你,拖着你的手对你说“我理解”的时候,我其实是在进行着某种情感的诈骗;而当我把脆弱押付在你身上,向你问道“你能理解吗?”时,也不过是把你置于无路可退的境地而已。
更可怕的是,当你抱着“你为什不能理解一下我呢”的心情对他人抱有期待的时候,常常伴随着巨大的失望,人们永远不可能以我们期待的方式对待我们,友情,爱情,亲情都是这样,不是他们不好,是我们不好,是我们的的要求太过虚妄和苛求。
早年的时候,我的脾气很怪,拿朋友的话来说,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就生气了”,好像也是因为这样,成长路上丢过几个原本很要好的朋友。也许是是任性,也许是拙于表达,也许是微妙的自尊心,我一次次和生命中亲近的人生闷气,既不解释也不发泄,一直冷着,直到我们在这种冷淡中两相离散。
我渴望人们所说的,即使我不事声张,你也能明白我心里在想什么,即使我不言不语,你也能理解我的千头万绪。
现在想起来也要哑然失笑,这怎么可能呢?
我想要的这种理解,是懒惰,是自私,是希望在什么都不主动的情况下被无限包容。可事实是,真的没有人有义务这样做。
认清了这一点,才会比较容易开心。
如果一个人觉得孤独,不要渴望被理解,能有人陪伴就很好了。关于灵与肉的关系,总归不能太矫情的。
最后,也要拿TT的金句结尾:
我会陌生成一封你不再知晓的信,变成信里每一个你永远读不到的字,像一个烟圈被吐出、一句话被说出那样地消失。但曾经照面的瞬间,是宇宙荒洪和一粒尘埃的悬殊,而非云朵投影波心那样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