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注释】
▲子游:姓言,名偃[yǎn],字子游,亦称“言游”,春秋末吴国人,孔子的学生。
▲武城宰:武城是鲁国的一个小城邑。宰是官职,县邑之长,即县令。
▲女:同“汝”。
▲澹[tán]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人,孔子弟子。
▲行不由径:走路不抄小道。比喻为人正直,行动正大光明,做事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
【译文】
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你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他不是为了公事,未曾来过我这里。”
【知识扩展】
《孔子家语·弟子行第十二》: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利于民矣,廉于行己;其事上也,以佑其下,是澹台灭明之行也。孔子曰:“独贵独富,君子耻之,夫也中之矣。”
(富贵了他也不欣喜,贫贱了他也不恼怒;假如对民众有利,他宁愿行为俭约;他侍奉君王,是为了帮助下面的百姓,这是澹台灭明的品行。孔子说:“独自一个人富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澹台灭明就是这样的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认为他资质低下。从师学习以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来不去会见公卿大夫。他往南游历到长江,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对待人事的取舍进退公正无私,名声遍及各诸侯国。孔子听到这些事,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