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学习群里,看到一个老师大胆的向冯老师反馈使用4C教学法后课堂中的收获,我也鼓起勇气把自己昨天的反思发给她。冯老师一眼就看出了我的不足:分组角色扮演没有落实,不能使用点名抽签的方式。今天我在七班和四班复习《海陆变迁》这一课时,对这点进行了改进,不再独立完成梳理知识结构,而是把小组四人分成ABCD四个角色,然后根据问题展开讨论,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然后抽签一个同学,他的代号所在的同学到黑板上默写。巡视课堂,发现比昨天六班有进步的地方是,小组里优生都是会主动帮助后进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梳理,后进生也是听得很认真,并认真的写下知识点,这是可喜的地方,因为有了互动讨论,这就像活水源头,后进生理解本课的知识就不会只靠参考书进行机械的记忆。在7班,分了12组,每一组的同学都上去演示,限于黑板的板面,有些同学未能全部展示。在4班也是12 组,就抽签了6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另外6个小组为评价组进行补充和修正。没有上去演示的同学自己在纸上默写,然后抽到的代号上交给我现场批改。最后我根据同学们的演示进行讲解本课的知识,课后张贴优秀作业作为参考。这次是叫了4班六名后进生调查课堂的反馈,他们的原话是:被强制学习了,有收获,记住了很多知识,喜欢这样的课堂。
七班下课后,袁同学迫不及待的把他的作业拿给我批改,他非常希望我对他这节课的表现进行反馈,从他的身上我突然意识到,对上去展示的同学是进行了及时的反馈,而下面没抽中的同学也需要及时的反馈,是否再调整为邻组互相批改会更好呢?张同学每次课后都会把他画思维导图拿给我批改,他说很有收获,问我中考他能不能考好点,我说你有学到新的知识肯定会有提高的,他再问我他能不能上90,他给自己订了目标是90分,我暗暗惊讶于一直以来只能考二十来分的他哪里来的自信给自己订了这么高的目标,但他梳理知识结构式非常认真的,最近做题的正确率也是大大提高,如果继续这么努力,是有可能的,他听到我对他努力的肯定很开心的回家去了。留下的我陷入深思,该如何帮助这么努力的他达成目标呢?如果他真的达到目标了,这对他的影响就不仅仅是地理能考到90分的事了。
下午继续改五班和四班的作业,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同学把大洲大洋的经纬度位置划错了,在他们的心中画的不是地图,而是数学的几何图形,到底该如何更好的构建学生的空间感呢?我让他们“找茬”完后,我来示范描述某大洲的具体位置,教会他们表述位置的地理专业用语,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某地描述地理位置,并写下来,这样应该会更好点,还有没其他更好的办法呢?
关于情境核心问题的设置,我要重新的研读课标要求和教材教参,如何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如何设置问题才能更精准,如何设置更开放的问题呢?这部分我应该要多阅读教学杂志,学习别人的优秀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