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已经接过了淄博的接力棒,成为了新晋网红城市的“顶流”?
最近的元旦假期,各地旅游市场都非常火爆,而哈尔滨则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城市。数据显示,哈尔滨机场在元旦假期共运送了20.5万人次的旅客,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时,在同程旅行平台的旅游热度榜单中,哈尔滨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重庆和广州,热度环比上涨了240%,一跃成为全国最火旅游目的地,那它爆火的原因是什么呢?
与淄博不同的是,哈尔滨属于老牌网红城市,可以说是“翻红”了。冰雪大世界和索菲亚教堂这些备受追捧的景点,都是哈尔滨的老牌“明星”,而像冰雪气垫船和雪地摩托车这样的新潮玩意儿,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哈尔滨的冬季旅游市场的火爆是“惯性”的,但是这次的“爆火”显得特别“偶然”,原因如下。
一、“爆梗”走红,抓住了吸引流量的密码
这种“偶然性”主要是由网络社交平台造成的。网友们不断地“制造梗”,让哈尔滨时而客串“哈格沃兹”,让人不禁想起“哈利波特为什么姓‘哈’”;有时又欢迎“俄罗斯逃亡公主”,延续了去年火爆的“公主梗”;还有时变身“南方小土豆”的快乐老家……
在流量时代的推动下,一个早被看好具备“梗王”属性的东北地区,哈尔滨率先“爆梗”。
网络平台的“制造梗”无疑是哈尔滨这次走红的一个重要原因。互联网对哈尔滨的大规模关注,点燃了当地旅游的热情。
网友们挤进冰雪大世界,发现最热门的超过500米的冰滑梯门口竟然有一个写着“此处排队6小时”的牌子,他们感叹这个顶级项目的火爆;为了让身高不足160厘米的游客也能体验冰滑梯,冰雪大世界特地安排了“陪滑”服务,于是,他们又将“185厘米哈体院学生陪滑”这个短视频刷到了热门。
在社交媒体的世界里,传统景点的美丽和有趣并不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只有有趣和梗才是吸引流量的“密码”。
几乎没有一个景点能逃脱这一轮“解构”。索菲亚教堂被戏称为“适合中国宝宝的欧洲建筑”,只需穿上一套俄式公主裙就能融入异域风情;在中央大街上,鄂伦春族人牵着驯鹿游行,也成为了一个令人留恋的景象,当得知他们是应哈尔滨政府的邀请而来时,博主们感叹道:“哈尔滨真是一只展开屏幕的孔雀”……
二、冰雪日常,备受追捧的“打卡地”
除此之外,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也成为了备受追捧的“打卡地”。
东北搓澡文化本身就带有流量属性,洗浴中心自然也不例外。据媒体报道,哈尔滨的洗浴中心在12月份的客流量直接翻了一倍,而且大部分顾客来自南方,有人甚至拖着行李直接去洗澡,被网友戏称为“南泥北运”。
尽管东北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开来,但博主们仍然能够找到一些罕见的美食。比如,在“万物皆可冰糖”的标签下,冰糖锅包肉、冰糖辣条、冰糖大闸蟹、冰糖皮皮虾……这些奇特的食物形状加上“挑战视频”,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爆款”。
三、颠覆形象,接住 “泼天的富贵”
有人认为,没有一个城市能像东北城市一样适应网红时代的需求。近年来,东北地区出现了不少“互联网知名城市”。
2020年,来自铁岭的脱口秀演员李雪琴用一句“宇宙的尽头是铁岭”再次将这个辽宁小城推向了公众视野。在此之前,铁岭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主要是赵本山的小品。
又比如鹤岗,在2019年因“房子白菜价”而走红,从精神上的“北上广深”到鹤岗年轻人涌入咖啡馆,每一次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关注。
但无论是铁岭还是鹤岗,都没有真正因走红而获得多少红利。这一次,哈尔滨为什么能够率先接住这个“泼天的富贵”呢?
在这波流量的带动下,哈尔滨正在发生变化。有人发现,哈尔滨不再卖菜时的“豪放”形象,而是给冻梨摆盘、给萝卜切片;当地的出租车司机也改变了粗犷的嗓音,变得温柔起来;哈尔滨还修建了游客温暖驿站,供游客休息取暖……哈尔滨也因此被贴上了“讨好型城市”的标签。
那么,冰雪旅游带动的“网红城市”是否注定“短命”呢?答案并不一定。
在欧美国家,因为冰雪旅游而走红的城市往往是滑雪胜地。位于阿尔卑斯山区的瑞士就孕育了大量的滑雪场,仅冰雪旅游一项在2022年就为瑞士带来了约80亿美元的收益,瑞士东部小镇库尔还因为滑雪爱好者的聚集而发展起了著名的库尔音乐节。滑雪运动被戏称为“白色”的运动,为当地带来了大量重复性消费的游客。
相比之下,国内的滑雪文化还在培育阶段,有统计显示,到2022年国内的滑雪人数刚刚增长到了1200万人,而到2027年预计将达到3500万人。对于东北城市来说,要因滑雪而走红还需要时间。
总之,哈尔滨这次的走红是有其特殊的因素的,包括气候条件的优势、网络平台的推波助澜、政府的积极营销和形象输出等。但要想持续走红并带动其他东北城市的发展,还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塑造更好的形象,并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只有这样,才能使哈尔滨真正成为一个持久的网红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