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我们讲的是元宇宙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作为第三代互联网革命的产物,它激发我们的创意和个性,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并让数据成为真正的资产。而对我们个人来说,这种革命会让我们所在的组织发生怎样的改变,对职业生涯规划乃至创业有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元宇宙时代产业组织的变迁以及个体的赛道红利吧。
1、新型产业组织的崛起
在互联网产业突飞猛进的时代,产业革命的涟漪也传递到了组织形态上,导致平台型公司大量涌现,比如电商界的淘宝,网文界的阅文,出租车行业的滴滴,外卖行业的饿了么、美团,等等。一开始他们以屠龙战士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赞扬声中快速做大,建立了自己的行业霸主地位。但让人失望的是,很快这些平台却做出了有损合作者的事情。
我们就先从两个故事讲起吧,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阅文。2020年5月5日,许多人打开网站,却发现自己订阅的小说断更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2020年4月底,阅文集团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严重伤害到了作者的权益。这引发了网文作者的极度不满,于是他们发起了一场“五五断更节”革命,宁肯断更也要向阅文宣战。最终阅文集团不得不坐下来与网文作者协商,调整了政策。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是外卖平台饿了么。2021年春节期间,饿了么为了保证春节期间外卖正常运作,推出了“畅跑”春节优选系列赛活动。这个活动规定,外卖骑手只要在此期间完成平台要求的接单量,就可以拿到8200元的奖金。重赏之下,很多骑手放弃了春节回家过年。但很快他们发现自己被平台“套路”了,在活动最后半个月饿了么突然修改规则,给活动设置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接单量。这起事件闹得纷纷扬扬,最后无疾而终。表面看饿了么赢了,省了一大笔奖金,但失去了骑手的信任,它真的能笑到最后吗?
在这两个故事中,网文作者和外卖骑手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员工,更像是分包业务的个体户。他们是产业链上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这些平台最重要的价值创造者。但面对平台这个“巨无霸”,他们的力量是如此薄弱,只能被动接受平台的规则,就连创造的直接利润也越来越多地被平台榨取。但他们已经开始积极发声,刚才讲的两个故事,就体现了双方之间的激烈博弈。
这就暴露出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与组织机制间的矛盾。尽管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做大平台,与平台上的价值提供者双向赋能;但从组织形态看,它们仍采用源自工业革命时期的公司模式,仍奉行“股东至上”、“资本至上”的价值分配理念。而这些理念与平台的价值创造逻辑产生了严重错位,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刻!
新的组织形态已经露出了尖尖角,这就是以智能合约为基础的“收益农耕”模式。它为数字经济时代“公司”转型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我们就用全自动化分布式借贷平台compound为例,讲讲这种模式的机理吧。
Compound平台采用智能合约技术,帮助用户存入或借贷数字资产。它设计了一套“收益农耕”机制,即让用户除了得到正常利息外,还能过段时间就自动获得系统奖励的数字资产,具体奖励额度与存入或借出的资产规模有关。这就相当于公司里股东的股息,只不过所有的分配规则都是系统算法设计好的,从而让用户分享平台长期成长的果实。
和公司制相比,这种用户群体更像是一个经济属性很强的“社群组织”。它以开放、公平、透明、共生为特征,有望成为主流的组织形态,通过协同创造价值,助力各行业提升效率,开创公平、普惠、可持续性更强的数字经济新范式。
2、元宇宙中的职业变迁
2017年12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一份长达160页的报告《失业,就业:自动化时代的劳动力转移》。报告预测,到了2030年全球将有8亿个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取代,有些岗位会发生重大改变,还有一些岗位会彻底消失。
报告进一步分析,那些能被建模替代的工作最容易被取代,比如说网络管理员、财务、采购、行政助理等办公室支持相关人员,以及生产工人、物料搬运员、设备操作员等机械操作人员。反之那些创新型职业,比如作家、演奏家、编剧、作曲家等,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而在2021年4月,哔哩哔哩联合DT财经发布了一份有趣的报告——《2021年青年新职业指南》,其中列出了一些比较有趣的新职业,比如UP主、短视频策划师、直播选品师、酒店测评师、剧本杀设计师、球鞋鉴定师、宠物侦探等等。这些职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需要强大的创造力。按照麦肯锡的标准看,都属于最不容易被取代的职业。
可以预见的是,元宇宙将给现有的职场带来天翻地覆的变革;但无论如何,以创意为核心的职业会展现出更大的价值,比如说游戏中的“捏脸师”,就是这样的一个全新职业赛道。
玩网络游戏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捏脸三小时,上线一分钟”。我们在正式开始玩游戏之前,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设计自己的数字形象,毕竟这是我们的“第二张脸”嘛!但形象设计往往需要极高的审美能力以及建模技巧,可不是普通人能胜任的。有需求就有市场,很多专业人士站了出来,以数十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帮玩家“捏脸”。时至今日,这个行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催生了一大批“捏脸大神”。
除了“捏脸师”元宇宙还催生出了其它新兴职业,比如数字艺术家、元宇宙导游、数字土地建筑师等。事实上,早在2018年,有人就已经开始从事数字土地评估业务,并根据位置、周边热门场景等因素对Decentraland中的数字土地进行估价。由于数字土地投资越来越火,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也被持续看好。
除了这些新兴职业,那些传统职业也在积极响应元宇宙趋势,进行积极转型。很多银行组织专门的培训部门,帮助员工学习数据分析和编程,以更好地满足元宇宙时代竞争的需要。而声名显赫的摩根大通则投入数亿美元,帮助员工提高编程能力,甚至要求2018年后入职的资产管理分析师必须接受Python培训。
时代真的变了!在传统职场里,我们经常说“一招鲜,吃遍天”;但在元宇宙中,一招鲜肯定是不够了。时代推着我们要走复合路线,你得一手持着专业技能一把刀,一手端着数字化技能这杆枪,左右开弓,才能在元宇宙中更好地活下去!
3、元宇宙时代,该怎么创业?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20年4月,当时直播经济刚刚兴起没多久。当时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和直播带货达人李佳琦组成“小朱配琦”组合,通过直播间连麦的方式组织了一场直播带货行动,助力新冠疫情后湖北复工复产。这场直播引发了轰动效应,据统计观看次数达到了1.22亿,产品累计卖出4014万元,微博话题阅读量也突破了3.1亿。
很多人羡慕李佳琦,说他是“被互联网选中的人”。的确,他赶上了最好的时代风口,即Web 2.0带来的“信息技术红利”。他的成功印证了一个道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里的选择,就是风口的选择,带有时代红利的机会选择。
前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先生说过这样一个观点“人生发财靠康波”。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红利,只要抓住一波你就很容易傲立潮头,赢得财富。
随着互联网技术再次面临大升级,新一波红利已经近在眼前,那就是“元宇宙红利”。这波红利将掀起新一波的创业浪潮,其主战场正是元宇宙。事实上,嗅觉敏锐的创业者早就开始躬身入局了,甚至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们就拿2014年被Facebook收购的VR公司Oculus来说吧。它的背后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创业者帕尔默·勒基。勒基的创业初心很简单,那是2009年,年仅16岁的勒基想要寻找一款好用的VR头显设备,于是不停地在市面上淘换,但没有一款令他满意。于是,他把那些设备拿到自家车库里,一个个拆开,弄明白其中的原理,然后再尝试改装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他就这样边捣鼓边准备高考,一年后考上了大学,并捣鼓出了第一台VR设备样机。
勒基发现了自己的真正兴趣就在这个项目上,于是他选择了辍学,成立了Oculus公司。2012年8月,勒基开发出第一版产品Oculus Rift,并在众筹平台上成功地获得了243万美元的众筹资金,远远超过团队的预期。2013年8月,首批Oculus Rift头显设备发售,很快在全球知名的互动娱乐展示会E3大展上获得“年度最佳游戏硬件”提名。一年后,Facebook重金收购这家公司,让它成为了元宇宙领域的构建者和领头羊。
讲到这里,这一讲就基本上结束了。最后给大家留一道思考题:你对元宇宙时代的职业发展怎么看?你从事的职业发展前景如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一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