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得到爱,就得靠交换?
周末聚会,闺蜜带来了儿子皮皮。皮皮去找跟隔壁桌的小男孩玩,但不一会就哭着跑回来了:“他真坏!他真坏!”
“为什么说他坏?”
“因为他不跟我玩……可是我已经把我所有的糖果都给他了……”
“你以为只有把自己所有的糖果都给他,他才会跟你玩?”
皮皮点点头。
这番对话,看起来只是小孩子的小任性,但背后的声音却令人心痛:一个孩子相信只有把所有的好东西分给小伙伴,小伙伴才愿意跟他玩,这说明他潜意识里有个信念——他的个人价值不足以吸引他人,所以为了获得他人的爱,他需要“付出代价”,可能是玩具、糖果,或者其他。
适度自恋可避免生活的毁灭性的破坏
为什么对有些人来说,赋予自己价值会如此困难?这都是源于“自恋”的挫败。
所谓自恋,就是对自己的爱、自我价值感、自我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常被赋予贬义,其实“自恋”却对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和“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之间,还存在一种较为合适的状态:“正常的”自恋。这种自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点自恋的话,根本无法生存下去。
长大成人后,面对危及自我形象的考验时,是自恋提供给我们承受力。比如分手、被辞退、生活中的事故,都会让人觉得被抛弃,而如果在小时候已经成功地建立起自我价值感,那我们就能将失败相对化——我们会因为失败而感到难过,但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不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就缺乏自恋的资本,那ta与他人的每次相遇都会演变成艰难的自我拷问:“我配得上这些吗?”这样问自己的人,其实已经在内心深处有了一个确定的答案——“我什么都不配”,或者“我配不上好东西”。
不教孩子自恋的父母不合格
孩子能不能爱自己,其实是在跟他人的关系,尤其是与父母的关系中培养出来的。所以,要让一个孩子感到自己有价值,首先需要让ta觉得自己对于父母来说是有价值的。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做:
①让孩子感受到在父母眼里自己是有价值的。
小A经常会爱意满满地告诉女儿:“因为你的到来,爸爸妈妈的生活才变得更有意义。”另外,她也会将自己对于女儿生活的安排提前告诉她,比如她会上哪个学校、周末将如何安排等。要让孩子相信:你很看重ta。
②让孩子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特别的个体对父母是有价值的。
小B经常夸奖儿子“细心”、“动手能力强”、“宽容”,这些都是儿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她还鼓励儿子在家庭会议上发表对家的意见和建议,在家里给了他一个专属的空间,其他人未经允许不得入内。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对你来说与其他小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③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价值得到承认的“个体”。
小C很希望儿子乖巧大方,但她对于儿子“闹腾”的、“羞涩”的时刻也很接受,从来不因此而烦躁或者怨恨,她经常告诉儿子“你的每一面妈妈都喜欢”,从儿子能与人交流了开始,很多事她便开始让儿子自己决定。要让孩子确定:无论ta什么样,你都接纳ta。
除了上述3个方法之外,还有2个心法:
❤对孩子认同。对于孩子树立自我价值来说,关键之处是: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尤其是父母怎么看待他。如果父母觉得孩子不好,那孩子很难觉得自己是个好孩子。
❤与老师携手。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知识和权力的象征,是一个被赋予价值的大人物,所以对孩子来说,老师往往是父母之外的重要他人,有时,老师的意见比父母还重要。
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觉得自己可爱,那ta怎么可能被别人爱呢?就从现在开始教孩子“自恋”吧。
亲,你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的?有一些什么有效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