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头痛的问题,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题型,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到初中,甚至延伸到高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五、六年级段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决,初中学了二元一次方程后解题就更加的简单了,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本不会用方程问题去解答,这时候,就要靠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了,由于此原因,目前各种教材都不纳入日常授课范围内,以所谓的奥赛形势进行展示。但我认为这样的课应该纳入正常的课程内容中,既然靠的是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那如何通过课程让孩子的思维完全的打开,并对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进行掌握则是重中之重。
板块一:问题探究
1) 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9个头,26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观察学生答题情况,对学生的学情做一个预判)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想法,并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能动性,让学生自我探究、推理、归纳)
在这里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发问、提出质疑。
板块二:总结
预设方案1:列表法(枚举法)
和学生一起讨论此方法的利与弊:
利:逐一列举,则会直观展示最终结果,避免计算错误;
弊:数据太大时逐一列举则会比较麻烦,浪费时间,引导探究更好的解题策略。
预设方案2:假设法①--假设全为鸡(抬腿法)
图示演示,直观展示,辅助理解
模型搭建:
模型为:假设全为鸡,则可以求出兔的只数:兔的只数=(实际脚数-头数×2)÷ 2,鸡的只数=总头数-兔的只数
预设方案3:假设法②--假设全为兔(插翅法)
图示演示,直观展示,辅助理解
模型搭建:
模型为:假设全为兔,则可以求出兔的只数:兔的只数=(头数×4-脚数)÷ 2,鸡的只数=总头数-兔的只数
不管是列表(枚举)还是假设法,其本质都是假设,通过学生自己的逻辑推理去判断何时为“鸡”,何时为“兔”,对于最终的结果都要进行一定的检验,不符合标准的,则要重新进行推理、演绎。
除此之外,我们应该不断的追问何为“鸡兔同笼”问题,难道只有“鸡”和“兔”吗?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解决那些问题?
整个过程下来,为学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搭建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通过自我探究--引导深入--共同总结,学生穿越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整个过程,通过图示直观展示和语言进行表示结合,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模型的了解,并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