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宝昌与耀州窑倒流壶
王赵民
现年96岁的耿宝昌先生是闻名海内外的文物鉴定专家,曾获得英国东方陶瓷学会颁发的“希尔金奖”。英国东方陶瓷学会创立于1921年,是一个国际性的亚洲艺术研究和鉴赏机构,致力于研究和鉴赏各个领域的东方艺术,在过去的90多年中,该学会以会议、讲座和出版物的形式大大增进了对东方艺术特别是东方陶瓷艺术领域的理解。
耿宝昌先生长期从事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艺品的研究工作,重点研究历代陶瓷,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内瓷器界首屈一指的鉴赏大师。
耿老对耀州窑情有独钟,曾多次来铜川考察。1999年,他出席了在我铜川市召开的耀州窑陶瓷艺术国际研讨会,曾这样评价耀州窑:“耀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说五大名窑,现在应是七大名窑,把耀州窑列入其中,排在第六,龙泉窑排在第七。在青瓷系列中,耀州窑占有了自己的应有的地位。因为从春秋战国时起,青瓷一直在南方。耀州窑在北方出现,是新生的,到了五代至北宋,工艺相当精致,耀州窑中出现龙凤图案的器物,说明他更有地位。”
耀州窑青釉刻花倒流壶被确定为国宝级文物,当年就是他和冯先铭等先生鉴定的。现已放大约30倍仿制成耀州窑博物馆的标志雕塑,被誉为“华夏第一壶”。这件瓷壶是1968年陕西彬县的一位农民在城墙根取土时意外挖出的,1982年这位农民家有位高姓亲戚回乡探亲,在桌上看到了这件古色古香的瓷壶,认为是件文物,这位农民就让高带回西安交给省博物馆。这件国宝不仅造型独特,艺术价值更是无与伦比,更吸引人的是,壶内有着巧夺天工的设计。壶盖与壶身相连,作为实用器物,怎么向壶中灌水呢?原来壶底的中央有一个梅花形小孔,水从孔中灌入,壶内可盛水910毫升,再把壶放正,水就不会从梅花形的注水孔漏出来,当把壶嘴往下倾,水可从壶嘴里流出来,故名倒装壶,俗称倒流壶。这件八九百年前的“高科技产品”,在造型、艺术、科技方面均属一流的珍品,使今人称奇不已。
耿老虽年事已高,但回忆起当年鉴定的情景,仍显激动。他说:“当年,陕西省博物馆派人来北京,请我们对它进行鉴定。根据它的釉质、造型风格及纹饰特点,我们确认它是北宋时期耀州窑烧制的。这件宋代刻花青瓷倒装壶是迄今发现的绝品,上有宋代日用瓷中罕见的凤凰纹饰,看来是件贡品。壶高15.8厘米,直径13.9厘米,凤梁狮嘴,雕刻精美,充分表现了宋代耀州窑青瓷的艺术风格,这件稀世奇珍怎会轻易地流落民间,埋藏地下,迄今还是个谜。”
耿老眼光厉害是出名的,这得益于他年轻时下过的功夫。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以“活字典”来形容耿宝昌老先生:“他对亲身经历的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收藏界或博物馆界的一些趣闻轶事,均能一一娓娓道来,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等,均一清二楚。”自从1956年跟随著名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至今已有62年,老先生仍坚持每天上班。单霁翔评价耿先生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古陶瓷鉴定方面的人才,他们遍布国内外,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有不少目前已成为古陶瓷研究领域的带头人和领军式人物,正在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耿先生也因此成为文物博物馆界名副其实的为众人所敬仰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