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碎片》是《盗梦空间》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拍摄的一部低成本悬疑电影。由于影片采用双线交织式叙述,彩色部分又是倒序的,使得情节悬念跌生,很难理解。也因此,《记忆碎片》被冠以高智商电影,许多人正着看完倒着看,反反复复终于理清了剧情。
一个好的导演首先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诺兰既是如此。好的导演的目的不仅仅是讲一个吸引人的故事,还在于引领观众发掘故事之上人性的光辉,存在的价值。影片中男主角竟分不清是在追别人还是被别人追、生活在人人都不可相信的世界、以及他呼喊出“我想要回属于我的生活”时,影片传达的孤独与无奈不值得我们反复体会吗?导演将故事说的这么复杂,为了吸引观者体会人性的问题。当然对人性的理解需要对剧情的理解,但也不能本末倒置。我只看了两遍,没有能力剧透,也无法分析深刻的人性,只尝试从这个极端的例子来了解记忆。
男主角由于脑部受伤患了一种奇怪的病——不能形成新的记忆。电影中是“I don't have short-term memory . ”这个说法是欠妥的。人的记忆可分为三种:短期记忆、工作记忆、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又称感觉记忆,只是保存感觉信息;感觉记忆只有一小部分进入工作记忆中被意识处理,工作记忆的信息经过编码可以进入长期记忆,所谓长期记忆是储存所有关于世界知识的记忆。主角的病不是没有短期记忆,而是工作记忆不能进入长期记忆。因此主角可以分析(工作记忆),有感觉(短期记忆),却无法形成新的长期记忆。
当然这是很极端的例子,许多人可能会说,这与我何干?这例子的确很不常见,但透过极端情况往往更能发现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学家们总是研究一些很骇人的极端情况了,如脑裂人,精神障碍的人……
影片中主角有这样一段独白: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生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这一切都得由我们的记忆来告诉我们。我们的世界,是不是没有记忆就消失不见,我们是不是在为记忆而活?这段话发人深省。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谁。
影片还说明了记忆的特点:记忆并不是对事实的准确记录,而是解释。这也揭示了我们的记忆并不准确,我们总是记得自己愿意记起的事情。主角不愿记起为妻子注射过多胰岛素导致妻死亡的事实,编造了Sammy的故事;村上春树的小说《且听风吟》中女子对“我说”,奇怪,完全记不得他(可能指她打掉的孩子的父亲)的模样了。记忆很多时候在帮我们掩盖事实,为了我们好好活着。
村上春树是一个对记忆很着迷的作家。从他的很多小说可以看出。他的代表性作品《挪威的森林》就是以回忆的形式写就。他小说中经常出现一个法学词de ja vu(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即我们总是感觉正经历的事仿佛先前发生过。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感觉,也的确是奇妙的感觉。为什么呢?一种解释认为我们将当下的经历输入工作记忆时,大脑在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为这一经历贴上了错误的时间标签。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不知道。记忆的确令人着迷。
20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