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登基,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大化”,开始了以孝德天皇为首的政治革新,历史上称之为“大化改新”。经过这次革新,日本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使日本迅速从奴隶制度过渡到封建制度。
在日本社会大踏步向前的时候,朝鲜半岛确不太平,此时的朝鲜半岛被分为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这三国两年征战,归根结底都想统一半岛。随后,高句丽与百济联合对抗新罗,新罗眼看要支撑不住了,随即向支持自己的唐王朝求救。唐高宗派兵进军朝鲜,这一次也是著名的薛仁贵东征的历史背景。
但是这一次东征并没有给新罗缓解多少压力,百济国乘势继续攻打新罗,逐渐的把新罗逼近崩溃边缘,公元660年,新罗再次向唐王朝求援,这一次唐高宗派出苏定方为大将军,率领水陆大军10万余人远征朝鲜,在唐军水陆夹击下,百济军溃败千里,不到半个月时间内,唐军就将百济国给灭了。
于是百济国的余孽在周留城负隅顽抗,不得不派使者东渡日本求援。为了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影响,日本孝德天皇准许了百济使者的请求,同意发兵朝鲜,帮助百济复国。随后,公元663年,日本派遣毛野稚子统帅2.7万大军在朝鲜半岛登陆,进攻新罗部队,同时切断了唐军与新罗军的联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唐军的援军赶到,增强了唐军的实力,于是计划从水陆两路进攻来犯之敌。唐将杜爽则率领唐朝和新罗联合水军抵达了白村江口蓄势待发,中日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名义的正面交锋即将开始了。
此时,日本海军也抵达了白村江口,白村江是周留城的生命线,只有控制白村江口,日军才能登陆支援百济周留城的守军,因此,此战对于中日双方来说都是势在必得。公元663年,唐朝水军与日本水军在海上遭遇,唐朝兵力为7000人,战船170余艘,日本兵力达到10000人,战船1000多艘,从兵力上看,日方占有优势。但是大唐毕竟是大唐,凭借出色的指挥和自己的坚固的船体和先进的海战武器,硬是变被动为主动,痛歼日本水军。在旧唐书中有相关的战况记载:“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
从《旧唐书》中的描述可知,当时的战况还是非常激烈的,杀的日本水军狼狈溃逃。此战失利后,日本撤军,非常害怕唐朝和新罗会借机攻打日本,日本政府不仅仅在沿海地区修筑了四道防线,而且还迁了一次都。
这次战争并没有破坏唐朝和日本的关系,恰恰相反,两国增加了彼此的认知,而且关系还越来越密切,最有意思的是,日本后来还派使者去唐朝长安,祝贺唐朝在朝鲜的胜利。从那以后,日本为了强大自身,积极的向唐朝派遣遣唐使,与唐朝保持和睦关系,不只是政府间,民间交往也加深了不少,李白还有一位日本朋友呢,他就是遣唐使阿倍仲麻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