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本人在团队领导力小组运行过程中踩过的坑,愿大家天时地利人和推动持续改进!
适合对象:初学者、前期实践者
全文约1500字,预计阅读5分钟。
1、招生不设门槛,“来着不拒”
如果说鼓励全员参与领导力小组,以自组织自管理为目标推动敏捷转型,很大程度上是要失败的。在议题发起时,大家对于新鲜事物抱着尝试的状态,甚至不知道持续改进是什么就报名参加了,当进入到实际任务认领和推进环节,能力模型不聚焦,小组可能因为沟通、执行力、间歇性受挫等原因放弃,大家高呼:“我们暂停这个改进任务吧”,然后变成无限期暂停。
举个栗子:或许团队内有活跃成员,是氛围小能手,但该同学不一定是领导力小组的合适成员,因为活跃气氛本质是一种积极、充满活力和融洽的沟通、交流环境,总体融洽而愉悦;而推动/引导团队改进是一个“革新”的过程,它“伤经动骨”,需要忍受疼痛和开拓新的秩序。
建议:事先对小组成员做画像。
2、未充分共识愿景和可能的挑战
领导力小组召开了启动会议,会议上首先邀请大家分享自己的团队感受,并找到大家的共鸣,顺势牵引出小组目标:为了团队的持续改进。并介绍了可能收益:
1)可以锻炼自我的能力;
2)可以提高在团队的影响力;
3)可以提高后续评奖评优的权重。
发现了吗?我无法量化这个事情的益处,同时也未给成员打好预防针,那么长时间看,这种益处的吸引力就是下降的。如果不能在前期就愿景达成共识,彼此之间没有共同的方向和牵引力,用什么形式支持细水长流,还是用爱发电?
建议:一个准备充分的、背景和可能挑战说明完整的启动会是可以拉升组织前进距离的,我们需要给予小组组建的上下文,从哪里来,去到哪里,过程的原则是什么,可以通过工作坊、茶话会等方式共识过去和规划将来,让责任感落实下来,唤醒上三层建设。
3、小组成员任务过多或空闲
当小组成员在任务上自顾不暇时,就没有时间思考如何改进了,适度有一些buffer可以给予小组成员空间。或当小组成员无需为业绩/OKR保持一个相对合适的节奏,日常任务不多时,也就没有改变的动机和环境。
4、没有(物质/精神)利益牵引
持续改进就像考试一样的长跑过程,如果没有短期“嗑瓜子”一样的反馈,整个过程将流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层面。主动参与小组的人,多数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3-4层,更需要可落地的行为、精神、物质支撑;
行为支撑:领导背书;
精神支撑:成长,认可;
物质支撑:认可奖励;
5、培训&支撑浅尝辄止
给予工具/方法框架给予了SOP指引,但忽略了执行过程中软实力层面:如沟通的能力、面对冲突的解决能力等。相信所有人可以自行处理好情绪、沟通上的问题,结果是成员碰壁后逐渐走向瓦解。
我们构建这个小组,本质还是需要有一部分人走在前面,在实施前期需要充分保障这个小组的热情、好奇心和信心。作为组建者需细致观察和陪伴大家,给予开放、尊重和鼓励创新的反馈闭环,让小组成员能有安全感的前进,回头看的时候你都在。
谁会拒绝一个跟大家并肩前行的导师朋友呢!
最后,运行领导力小组于我而言,是实践构造我理想的团队文化、工具、流程的过程,是对团队施加我个人思想并尝试说服团队相信并执行的过程。然而,剥离事实的坚持是无法前进的。我需要正视:
1)团队成员的专注领域不一样,大家看到的问题不一致,无需强制拉齐大家对于问题的一致看法,首先保护大家想要提出建议的热情;
2)由于经验不一致,可能出现执行成员GET不到这种做法的目的和初衷;
3)每个人对于这件事情的投入程度和相信程度不一样,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效果。并非所有人都可以/需要保持我一样的关注度;
4)做好目标管理和预期管理:
目标管理:拆解目标到可以落地的点,定期 reviews 大家的成果;
预期管理:从启动,执行,成果上管理好大家的预期;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