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
清明本计划去杭州,然后在室友的推荐下改游武汉,最后又灰溜溜的去了北京.一路上安慰自己,来日方长,江南之行早晚可待,可抛开情感冲动再看来,多少有些遗憾:我的拖拉,不坚定竟至自己的计划,旅行,恋爱,以及对人生的探究未见执行.虽生活总是会归于平庸,却不愿自己的欲望被消磨殆尽.
大部分的旅行都是和宋先森一起,偶尔看到的<围城>中的一段话让我对”侣行”又有了更欢喜的理解:旅行最实验的出一个人的品行.旅行时最劳顿麻烦,叫人本性毕现.经过长期艰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结交做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若日后要通过相亲来解决婚姻问题的话,钱钟书的这个办法绝对首选.
呆在学校久了,就想出去走走.呼吸着不同城市的空气,这种开阔的心情总是能把旅途的劳累覆盖.外交大楼的街道上,不同国家风情的酒吧,椅上慵懒的外国人,无不让我产生幻觉,“我们明明是在国外嘛,”我跟helen开玩笑。喜欢把国内国外比作窗里窗外,虽然窗里的物件不一定都触碰过,但房间空气的气味不会改变,我们还是对窗外充满着渴望。没有国外生活的经历,所以要了解其他国家的东西难免会盲目夸大,但幸运的是,人生接触的第一本介绍国外生活的书是以真实的记录来写的,所以再看国外生活就比较客观了。巴黎作为“时尚之都”“浪漫之都”,我们难以想象巴黎地铁中传出的恶臭味,小偷到处横行,埃菲尔铁塔前的狗狗大便以及恐怖的假期,整个城市变得如《行尸走肉》般,死寂。这就是《巴黎很烦人》中描述的巴黎,抛开陈词滥调,是一个不生活就不知道的巴黎;再看闾丘露薇的《我已出发》,阿富汗,巴格达,我们眼中战乱的代名词,作者却被它的景色美得睡不着,如果没有战争;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人们的小气,灵异,恶俗,当然也有团结,友爱,童趣。感谢有一些这样真实而感动的书籍来慰藉只能在窗里生活的我。
喜欢波西米亚,它属于捷克,多民族。她是豪放的吉普赛人,是颓废的文化人,更是紧跟潮流的时尚人。大家都喜欢在春夏的时节穿上波西米亚长裙,任凭风吹,感受属于自己的异域。波西米亚有“初恋的味道”。都说春天“思春”,其实不假,卸下冬天的昏暗,世界瞬间,变得五彩斑斓,长裙下的女孩子的确比棉袄下的她们多了些妩媚,怎能让人不动心?闭上眼睛,几个名词就足以让你对波西米亚喜爱不已:广场,白鸽,哥特式建筑,女人的流苏,淳厚的民族风情。极乐意在饱睡的午后去广场喂白鸽,身后是高大的哥特式建筑,而我温润婉约,身穿一袭波西米亚。
窗外风景再美,终归要回到窗内。如要我选择,只能是“父母在不远游”。
更愿意躲在窗里做个小女人,虽然内心有时会很冲动。平时喜欢做点甜点,创造点菜式,被我妈有点生气的认为“家庭主妇的料”,却边说边对我的作品赞叹不已,“嗯,好吃,比我强”,“有点太甜了,下次再改进一下”。这种窗内的平凡生活就是我很喜欢的。有我熟悉的土地,有我热爱的家人。
如果把窗内风景都看透,就去窗外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吧!
文罢,内心安静许多。
20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