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我的理解里睡前故事就是睡觉前陪孩子一起看看绘本书,给她讲讲书中的故事。这样的境况在我们家已经持续一年多的时间了,不过最近儿子常在我们看完书后,让我关灯继续给他讲故事,我一般就是瞎偏乱讲,常不知道如何讲,有种词穷的感觉。一些故事场景都是重复好多遍了,在我看来无聊透顶了,儿子依然兴致勃勃地说,讲呀讲呀。可是我内心的声音是我不会讲呀,我不知道讲什么了。
于是我开始想去寻找答案了,我到底该怎么讲故事呢?下午看了小巫老师的一本书《如何给孩子讲故事》这本书才让我意识到我之前的理解存在偏差。
原来睡前故事和之前一起看绘本的亲子阅读时光是有区别的。睡前的故事时间就是把灯关了,由爸妈自己给孩子讲故事。在黑暗中孩子听故事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脑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孩子会根据爸妈讲的每一句话结合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食物和体验,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画面。这其实比识字和被一幅别人创作的图画束缚住更重要更有意义。这种内心图景,对于儿童的心灵和智力发展至关重要,仅仅浅表地看了图,识了字,而形成的内心图景,孩子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他难以发展自我意识,难以建立独立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由爸爸妈妈这个通道出来的,爸妈的声音是绝对不能替代的,相比手机音频听故事又是两码事。这两种好比用母乳喂养和奶瓶和奶粉一样的道理。妈妈体内的养分化为母乳,带着爱和关怀,带着母亲的体温。直接从母亲的身体输入孩子的身体:而爸妈给孩子讲故事是综合爸妈的思维、情感,语言等等高层次的心灵活动,是给孩子心灵滋养的“母乳”。
还有故事的重复性对于孩子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孩子能预测下个情节的内容,对于孩子建立安全感是很好的途径。成长中孩子呼吸和心跳不稳定,有规律的生活,重复性讲述,可以增进孩子呼吸与心跳的和谐。
晚上睡前自己心平气和地和儿子讲了两遍格林童话《甜粥》的故事,能感受到呼吸均匀,我讲完后他居然没有说话了。不晓得是不是他真的听进去故事了,他地心灵得到滋养了还是困了。总之很快进入睡眠的状态。看来我还需要好好学会讲故事!
毕竟当我们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当人进入黑暗的场景,眼睛不再受周围景象的干扰,孩子的心灵会打开,在故事场景中走了一遭,仿佛他就是故事的主角,亲子出演了一场大片。这种心灵的滋养应该是有活力的富含生命力的。
日记星球写作蜕变之旅,第177篇,我感恩自己每天的选择,我相信滴水穿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