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岁,算起来应该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年龄,混杂着青涩又趋于成熟,棱角未被磨灭却又不再具有咄咄逼人的锋芒。
热情似火活力四射多么像是为我这一年龄准备的专属名词,对爱情对明天满是期待,仿佛我一跳跃,世界都该为我欢呼。
可现实给你的一句话是:“有人在二三十岁岁时就死了,只不过他把葬礼延后了几十年。”正巧,我恰好处在了这一界限,但我不确定我到底是活着还是死了。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活着就像死了一样?如果你在二十多岁就能洞见自己余生的大致情况,相信这个感觉谁都不会太好。
做着日复一日的工作,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还车贷还房贷,结婚生子再把儿女养大,为生活而生活奔忙大半辈子,然后等自己老了回过头看这一生好像没什么能怀念的,百年之后,谁还把谁记得?
你一辈子是为别人活着还是为自己活着?
我一直在折腾自己,换着工作,流浪在一个又一个城市,一安定下来好像就缺失了某样东西,但动荡久了心又满是不安,整个人都活在一个矛盾复杂的心态里。
活着当下,多么简单的四个字,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当你得考虑下一个月的房租甚至下一顿饭的着落,慢慢你还得考虑家乡日渐老去的父母时,所有一切压在你身上时,你满心都是焦虑,哪还能好好活在当下。
活着最现实的理由对我而言是那些割舍不下的感情,是父母是亲人,还有对未来的那么一点点的希翼和期待。
谁不想逃脱生活的藩篱?谁都想按自己的想法活下去,但这可能么?社会是什么?在我理解看来,社会就是为我们提供庇护,而我们为它贡献出自己的绝大部分,时间,精力包括生命。
很多时候我也在问自己“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为什么活着?”这一类玄之又玄的问题,从现实的角度也从哲学的高度,但于现实并没有什么补益,于哲学我还是太过世俗,没法从更高的纬度照见自己。
史铁生想了很久说:“既然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说的确实挺有道理,不过对于一些选择轻生的人而言或许是这么理解的“虽然我选择不了出生,但至少我可以选择死亡。”
每一个物种活着最基本的目的都是为了繁衍,但按照科学的研究,宇宙最终都将破灭,到时万物一样还不是得灭亡,那么繁衍的目的又何在呢?
这一层次是我不能解决现在也无需担忧的问题,我想知道的不过是怎样过好自己的一生活出生活的某些意义罢了,虽然我现在搞不清这意义到底是什么。
活在社会金字塔底层的人都梦想有出人头地的一天,然后好好尽情享受生活,但有几人能实现呢?大部分人只是做了牺牲品成全了少数人,况且到了那一步能不能享受生活还得另谈。
这是个功利的时代更是个现实的时代,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拿金钱的标杆往身上那么一量,简单便捷。或许我不介意别人怎么看待我,但我介意别人怎么对待我。
我想好好活着,所以我不得不投靠物质。而一个人背叛了内心必然会导致痛苦,内在与外在的不兼容便成为了问题的根源。
活着,相比于死,的确是个困难的选择。怎样活着相比于怎样去死,又是个更困难的抉择。
这是我生命中混乱的二十年代,活不好也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