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大咖,都爱上了一个演员。
刘烨爱他。
宋丹丹爱他。
章子怡也爱他。
三位大咖都陶醉到没办法睁眼睛说话了......
甚至包括舒淇都爱他。
那口口声声的,感觉都夸到了天上去——
“非常好的演员”“太博眼球了”“非常非常喜欢你”“完全盖过了他”“特别会理解和了解”......
不卖关子了,就是他——
周一围
最宠溺他的,当属章子怡。
她的表情已经完全暴露了自己(连汪峰都无话可说)。
表扬起来,也完全不给自己留后路:
“在我的演员选择里,周一围是前三名的。”
夸张么?
倒也没有,因为很多人对一件事都有印象:
“《绣春刀》我是去看张震的,看完却被周一围圈了粉。”
在《绣春刀》的豆瓣页面,剧照中被顶得最高的,不是张震不是刘诗诗,是周一围扮演的丁修。
丁修,的确有点让人无法抗拒。
剃头脏辫,满脸油腻,流氓痞气,带着浪人范儿,一把长刀,一人独行。
在《绣春刀》的世界里,大家都是命运手中的小棋子,唯独丁修,还能游离在棋局之外,给故事添上少有的一点洒脱和浪漫。
角色本身就讨好,而周一围的表演,让丁修更迷人。
一出场,就很抓人:
扛着大刀,还……啃着馒头。
见到师弟,把馒头一扔,手在胸前擦油……
邋遢的做派,身体还东倒西歪的。
但一看到师弟手中的碎银,他瞬间定住,两眼发直。
师弟是来送银子的,但银子不够。他逼师弟去凑,三天,要人家凑一百两:
师弟有点犹豫……
哦,不信啊?那他就再重复一句。
一百两。
这时,本来四处漂移的眼神突然就定住了,瞪着师弟。
又欠揍,又可怕。
才两分钟,脏、坏、邪、赖,全给他演出来。
这些,太有印象了,对不?
还有一个画面,简直成了朋友圈耍贱的表情包——
丁修在师弟喜欢的姑娘家,等师弟。
师弟赶到,他贱兮兮地说了句:
那个姑娘,很润
你瞅瞅,还嘴角上扬,好像回味无穷似的……
真是演得找抽啊。
周一围这个演员,就擅长咀嚼台词。
这不是Sir说的,是有专业认定的——
他北影表演系毕业,毕业后,学校留任他做台词老师(另一位我们熟知的北影台词老师,是王志文)。
很多人演戏,脸上每块肌肉都很入戏,台词却一团糟:
说话平淡也不行,一味乱吼,更是灾难。
但听周一围说台词,是一种享受——
《海上牧云记》预告片,不到一秒钟的画面,仅六个字:
我是天下的王!
单看台词,好像不咋地,有点很浮夸......
但再看周一围,这眼神,这顿挫——
他说的“天下”,真得让人感到了天下之大;他说的“王”,好像真的有那么一股子权力,从屏幕里逼出来。
台词,是演员的基本功之一。
一字一句,哪儿抑扬哪儿拖腔哪儿连珠炮,怎么配合吐字的表情、肢体、神态......都是细腻到分秒的学问。
再比如《你好,疯子!》。
一群人被困在精神病院无法脱身。于是有几人决定,承认有病,配合治疗。
大家在摄像头面前,争相表现乐观向上的样子。
其他人都是对着镜头演,唯有周一围不一样……
他回头,指着密室的风扇:
看!好~大~的~一~个~电~风~扇~呢~
都知道,演员背对镜头是忌讳。
而周一围直接转头,镜头里只剩一个后脑勺......
虽然脸没了,但语气的转变出来了,成了全片最大的笑点。
他对表演的处理,能跳出来,有灵气。
《演员的诞生》中的表演指导刘天池,说周一围是个戏痴。
说到戏痴,周一围就在节目里致敬过一位前辈,他就是戏痴——张国荣。
制片人白钰说过《霸王别姬》的一个段子:
当时,片场和饭店有一段600米的路,每天有粉丝守着这里,想见哥哥,容易引起骚动。
可张国荣不戴口罩,每天都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愣是没一个粉丝认出他。
怎么回事?
他穿着虞姬的戏服行头,装扮得一丝不苟,每到吃饭前就把头发散下来遮住脸,然后嘴里咿咿呀呀念念有词地背着剧本,一边走一边甩水袖、扭腰摆着小碎步,按着京剧院老师传授的形体内容,在众多粉丝的注视下大大方方走完这一段600米的路程......
大家都觉得这人是个疯子,没人搭理他,也没人认出他。
这就是“戏痴”,演什么角色,就整个地活进去。
而周一围呢?
对于进入角色,他也有略微不同的一点理解:
演员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没问题,只不过是摸一个表皮的样子。你不会真正体验到完全不同的生活,那是不现实的......演员,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我释放我自己的一个感受。对世界的认识,对一些东西的看法的很好的途径。
看来,他“活进去”的方式,感性中还携带了理性,活出了一种哲学。
许多人说,周一围是“哲人式”的演员,因为他喜欢分析,反思。
带着理性再看自己演过的,他总有不满意。比如丁修,他回头看就会觉得,自己演过了一点点。
他不仅痴,还是学霸。
看周一围的采访,就像在听一场毕业论文答辩。比如,主持人问到演技,周一围停了停,想了想,然后抛出一句:
“这个回到戏剧范畴理论上来说......”
弹幕瞬间呈N脸懵逼状……主持人和观众,都被接下来的一堆专业名词给砸傻了。
整场采访下来后,听众都感觉自己成了表演的门外汉:
他说话,说着说着,就听不懂了......
他最亲密的人,妻子朱丹,也经常“吐槽”家里这位学霸:
喜欢喝茶打坐,是老夫子、老人家。
他非常明白自己要什么,看特别多的书和电影,与年长的人交朋友,看到有价值的东西他就写到手机里。别人都在聊天,他就安静地看手机,把自己记录的东西翻出来看,不断反刍,和现在那些浮躁的青年真的很不一样。
其实,从小到大他都是“异类”。
做学生,他很优秀。
班上毕业大戏是他拉来的,找编剧、做导演,甚至在讲台上跟老师一起指出同学的不足。
毕业后,你以为他一样混得好吗?
……不,他最落魄。
曾经一天被八个剧组拒绝,开始打车去找剧组,后来变成走路去,“能省一点是一点”。
北漂两年,混混噩噩,所有的高傲被磨平,最后,只能回校当助教。
直到著名编剧海岩为《深牢大狱》约见他时,他的回答,好像已经变了一个人:
“我又没关系又没钱,这么大的戏凭什么给我?”
巧了,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恰恰与海岩笔下的角色刘川,不谋而合。
后来的事你就知道了——周一围成了名噪一时的“岩男郎”,参演了多部海岩剧。
《深牢大狱》海报,你一定认不出里面的王珞丹吧
这是要红的节奏?
不,刚有这苗头,他就开始作了。
他不要当小鲜肉,不想被包装成千篇一律的小偶像:
“不管露半身还是多解一个纽扣我统统拒绝。”
他太爱对行规,对潮流说不。
电视剧的邀约不断增多,他不断拒绝,拒绝重复。
拍《继母》之后,无数破烂亲情戏找上门,周期短挣钱多,我也都坚决说不。
这样,才有了《谢谢你曾经爱过我》中的猴子;《红色》中的铁蛋;《少林问道》中的程闻道……这些个性突出,又迥然不同的角色。
这人还“有病”,喜欢否定自己。
他第一次接触大银幕,是路阳导演的处女作《盲人电影院》。
电影运气不错,在釜山拿了奖,周一围却说自己的戏“全错了”——因为自己是在用电视剧的方法演电影,自己回看都尴尬。
顺带,还常常否定自己的作品,说的,还都是大实话:
记者让他推荐一下《少林问道》,他说,“打斗好,剧情就差点。”
面对一些常见的营销手段,他的表现也很“愣头青”:
演艺圈经常炒作CP,而他跟朱丹刚开始谈恋爱,就定下规矩:
不一起拍戏,绝不拿感情做宣传(尽管两人合作过《金牌律师》《绣春刀》,但一开始并不知道会有对方)。
那粉丝呢?自己的粉丝,总该贴近点,显得自己很亲切吧?
偏不。
之前从不玩社交账号的他,因《绣春刀》开通微博。
可他是怎么玩微博的呢?不自拍,不互动。
宝宝降生时,他在微博上报个喜,内容也就一个笑脸......
网友希望他多分享生活,他说自己“没有生活”:
我们没有生活的,我们工作和生活都是连在一起的
可能会有偶尔的抽离,但绝大部分时间,抽离不掉的,不一定是在某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里,这个状态也不一定是当下的某个角色还是从前的未来的,我们这种人因为职业就是对抗正常的生理以及心理,养成习惯之后很难说到底什么状态是正常状态了。
在Sir看来,戏里戏外,这些都是一个戏痴的表现:
自己不重要,戏才重要;走出了戏,生活还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当然,现在的周一围也不那么轴了。
去翻他的微博,也会有互动,偶尔也有自拍。
但……好像跟帅啊拗造型啊,压根不沾边。
名气的提升,娱乐圈的喧嚣,依然没改变他的这些个“怪毛病”。
微博简介,那叫一个任性啊。
没有署名没有“著名演员”没有奖项,也没列上一堆作品,就简单八个字——
闲云润鹤,一意孤行。
闲云野鹤,变成闲云“润”鹤,他在调侃“姑娘很润”的丁修——这恐怕是他好不容易流露出的一点点小得意了。
他曾说自己能演好丁修,因为“他就是我。”
Sir从丁修,又联想到毒舌电影《海上牧云记》观影会上一件趣事:
有粉丝要求周一围现场来一句“姑娘很润”,他笑了,却委婉拒绝了。
要Sir说:别奢望了,不是人家矫情不给面子。
他就是一个“死脑筋”,只认心里的一套理,不想敷衍自己,更不想随便敷衍你。
别人说他“不一样”“不合群”,他其实吧……贼高兴。
但这种不合群,对于周一围不只是单纯的标新立异:
只有当你有独特的东西的时候,才有可能有人追随你,就像阿甘跑起来了,才会有人跟在后面,他虽然不一样,但他有他独到的东西。
说得好。
不从众,不是故意和别人不一样。
而是跳出世界的俗套,不委屈自己。
当我们真正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时,自然会在人群中闪亮起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卡卡西式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