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写了年前的所有准备工作,今天从大年初一开始写起,我的家乡有个习俗,大年初一是男性先起床去了开门,放鞭炮,做早饭,奶奶就一年睡唯一的一次懒觉,我家的鞭炮就是一个个的大坠子炮,就像现在的大南孚电池一样大,这个炮叫开门炮,迎接财神与先人是小年还是三十还是初一,这个我就记不得了。
南方我老公这边的拜年却是去各家祖坟上扫墓,嘿,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纪念仪式,我第一次参加时跟着翻山越岭,叔叔们拿着镰刀割着一人高的茅草为后面的人开路,如果没有长辈记得,我估计小辈们很难在草丛中找到。
有一年我家爷爷初一把鞭炮放在小板凳上,结果小板凳被炸掉了一个角,这一天也是大家起床吃完早饭开始到处窜门拜年,我看大家有磕头拜年的习俗,不过我的印象中我和弟弟没有磕过头,因为给压岁钱的也就是叔叔们,其他也没人给,压岁钱刚开始也就五毛一块,后来就是五块二十五十了。
收压岁钱我最喜欢哄弟弟了,弟弟刚开始不认识钱,我就拿两个一块换他的五块,后来大了就骗不到了,哈哈,说到骗压岁钱,我想起另一件我欺负弟弟的故事,弟弟刚上学前班时,奶奶给弟弟买了一个新的军绿色书包,由于我的旧了,我给弟弟换,弟弟刚开始不肯,后来我可是各种威逼利诱,终于如愿以偿,奶奶后来知道把我批评了一餐,现在想想挺愧疚的,哈哈。
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都有好吃的,一般瓜子,花生这一天是可以管饱的,有一年二婶婶家买了小籽瓜子,嘿,那个嗑起来就需要耐心啦,爷爷也买过一次掉色瓜子,吃完嘴巴手都是黑黑的,哈哈,那一次没少被奶奶唠叨,这一天吃完还可以口袋里装一点,偶尔还可以弄几粒糖吃吃,心理美滋滋的。
随着年龄增长,后来有开心果和腰果类吃,不过这个一般不会拿出来,特别嘉宾才可以吃到,还是偷偷背着给吃的,这个是我家三婶婶买的,很荣幸那一年我吃到了,其实婶婶们和睦时都是很有爱的,有时吵起架来,哈哈,也都是有脾气的。
大年初一这一天爷爷奶奶的干儿子会来拜年,我们家乡的习俗是初一干儿子,初二外甥去看外婆,外公,舅舅们,其他日子就是各种老亲戚了,老亲戚也就是各种远房的还没出五服的,五服也就是一个祖宗的意思吧!
爷爷兄弟三个,也有三个姐妹,所以爷爷这一代亲戚是互相分了,就是一个姐妹负责走一家,外甥们来拜年时吃过午饭就各家舅舅家坐坐,有时候会吃晚饭有时不吃就走了,所以我也是很大才知道我有三个姑奶奶,因为她们年龄大了都是孩子们来,她们很少走动。
我觉得初一走亲戚的干儿子最幸福了,因为一年开头的招待第一餐就是干儿子吃,后续的外甥来了就是吃可以说是剩菜了吧 ! 就是吃过的菜在加点新菜一起热,第一锅是包子和各种蒸菜,如果有喝酒的会临时增加几个凉菜,凉菜也就是藕片呀,芹菜木耳呀,还有炒点其他吧!这个没有固定的标准,家里有什么就做什么了。
然后就是重新烧水煮水饺了,其实一餐饭吃了相当于是两餐,喝酒炒点凉菜可以说是三餐,我们小孩子不能上桌,所以就等着吃水饺和包子,至于说女人不能上桌,我那个时候好像这个风气没那么浓,婶婶们有时也不去桌子上,不知道是女人不能上桌还是因为男人们喝酒女人不去,我至今也没有去问过。
不过我姑奶奶的媳妇也是我奶奶的侄女,她来我家时不去上桌,我记得她说过一次,说是懒得去,在厨房吃暖和些,男人们喝酒女人坐那里没味道,也许我家是黄河以南被南方同化了吧!
总之我家的重男轻女不是特别明显,也与没有妈妈在也有一些原因,二婶婶家明显些,三婶婶就是重女轻男,哈哈,总之整个村这个氛围不是特浓烈。
我好小的时候也就是几岁吧!站在路上可以看到各种东来东往走亲戚的,因为我家在村东头的路边,那时候走亲戚就是几斤红糖,几斤果子,果子就是杨家将家卖的最火,现在这个品牌还在,开了许多连锁,他家有个女儿与我一同上过一年初三,因为联系不多,估计现在都不认得了。
红糖那个时候也是家家必备的,来了亲戚都是泡上一碗红糖茶,有时也会放几个荷包蛋,所以红糖是走亲访友必备之佳品,果子就是面粉里面包些白糖然后炸,有时咬一口糖稀可以扯好长,哈哈,写到这里我流口水了,果子有水饺形状,有薯条的形状,不过没薯条这么长,大概与小手指差不多。
红糖一般是买来几斤,然后自己回来封,我记得我帮家人封红糖时,是用一个小锯条放在蜡烛上把塑料烤一下就完成了,果子一般是用黄色的硬纸包着,用绳子绑着,上面盖一个四方块的红纸。
你喝红糖茶有喝伤过吗?哈哈!我就有,记得那一年二姑妈结婚,家里有许多红糖,每年我家红糖都是一个褐色的大玻璃瓶装着,因为爷爷有个外甥在村诊所上班,所以都是他给的大药瓶,那一天是因为人多红糖是用蛇皮袋装的,我爷爷给我抓了一大把泡了一杯,我一喝是苦的,爷爷一向很节约,那一次是他最大方的一次,也许是因为太高兴了吧!
北方的红糖与南方不同,我们是甜菜来提炼的,南方是甘蔗,所以我们北方的红糖泡完后红糖颗粒呈白色,在北方坐月子就是红糖荷包蛋管饱,可以说是管呕,哈哈,一天吃十几个红糖荷包蛋你见过吗?哈哈,我见过。
刚开始走亲戚都是走路,特别是下雪冰冻了,挑着礼品走着摔着的镜头特别多,随着经济好点就是骑单车了,后来爷爷有了属于他的三轮车,爷爷也会去走舅舅家,三轮车里孤单单的躺着几斤红糖和几个苹果蛋子,为何叫苹果蛋子,就是一塑料代十几二十几块的那个,样子不好看,跟现在的丑苹果差不多,不过那时十几二十也值点钱类。
爷爷去舅舅家一般不让对方回礼了,就是摆明的送舅舅吃的,我家作为舅舅和外婆家,外甥们送的礼物我和弟弟会送回去,有时姑妈们也会让带回来一些孝敬爷爷奶奶。
那个时候吃饭标配就是6个或者8个热菜,包子,水饺,我前几年回去就没这么讲究了,也许是自家亲戚的原因,我看也就是炒几个热菜,那一年吃的凉面条,现在也有电饭锅了,也可以吃白米饭,好像煮肉,蒸很多包子,炸油条,丸子的镜头少了,以前三四天做的事,现在一天就可以全部搞定。
十五你们是怎么过的呢?我家过十五就是可以吃枣花了,还有可以打我那个每年都会拿出来的红灯笼,是塑料做的大红灯笼,我印象中这个灯笼打了好多年,我和弟弟一人一个,十五这一晚是我们最开心的,早早吃完早饭就让爸爸带我们去村里炫灯笼了。
其实炫灯笼也没啥,就是打着走一圈跟小朋友比比,然后就回来睡觉了,过了十五年就远了,鞭炮声就几乎没有了,从小年开始村子里的鞭炮就此起彼伏,因为有了鞭炮声所以觉得年特别浓吧!
爸爸,叔叔们外出比较早,在家陪我们过十五日子很少,基本初几就走了。
爸爸,叔叔,还有隔壁村的几位他们都在一起工作,他们从事的行业是送馒头,卖馒头,有一年爸爸带了大馒头回来,同时也把外面的馒头文化带了回来,爸爸呆的那个地方叫密县,是个煤矿基地,他们那里走亲访友是送馒头,馒头像小盆一样大,然后中间点一个红点。
一个馒头可以够一家三口吃,外面的馒头是白面做的,雪白雪白的,金额大概一块钱一个,家里的馒头包子都是自家麦子脱皮成粉做的,越加热越黑越硬,后来打狗都会叫的那种。
白馒头又白有多层,我们一年可以吃一次,就是过年这几天,爸爸卖了一二十年的馒头,曾经表姐叫爸爸出来经商,爷爷不肯,那时卖馒头赚钱,好像卖馒头是一个铁饭碗,前几年弟弟接班卖馒头,开了馒头加工厂,由于爸爸,弟弟连着出车祸,馒头加工厂就关门转让了。
写到这里年就越走越远了,说是写年其实也是写人,写我的爷爷奶奶,此刻发现还是有蛮多共同的回忆,后续会在爷爷和奶奶的板块写几篇文字,让他们永存我的心间与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