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过去的自己学写作》
卡片:为什么要写作?
为什么要写作?你又不是相关从业者,日常工作根本不需要写东西啊。2016年有人跟你说你要开始写作,只有输出作品,你参加的活动看过的书的这些动作才算有真正发生过。你要用文章来和别人沟通。
从2016年8月简书第一篇开始到现在有写了30万字,让你不断写下去的理由而是以下两点。
1.把想法写下来是种自我对话,帮助梳理杂乱无章的思路,写作是思考的工具。
2.自己回过头来去读三个月或者一年前的文章,看着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有种成就感。
卡片:习惯、内在驱动力
回忆一下你认识的文章写得好的朋友,不管是大学前的同学,还是日常工作接触的文案同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爱好--喜欢读书,而且是从小喜欢读书。
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来说,闲时抄起书来读,也往往是一种内在驱动力在鼓舞着孩子的阅读行动,是由衷喜欢读书这件事。每一次阅读的动作塑造了阅读的习惯。
记得让「自我决定论」指导你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因为兴趣爱好,不是因为可以成为某某知名作家,也不是为了写文章变现,而是喜欢阅读,被他人的文章感染,进而想写出同样打动人心的文章。就像歌听着听着,就想唱出来。
卡片:多读
怎么能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看看自己喜欢读什么风格的文章或者书籍,怎么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或书籍呢?多读,各种类型的。
还记得毕业纪念册要写下「最喜欢的一本书」或者「最喜欢的作家」,小学只认识郑渊洁叔叔,所以答案每次都是<皮皮鲁传>。大学毕业后就不一样了,你从东野圭吾的书看起,把日本知名的推理作家的书看了个遍,你知道你最喜欢作家叫做「伊坂幸太郎」,你也想写出像伊坂幸太郎那样直到看完最后一页才能把所有片段串联起来的拍大腿书。
后来你接触了台湾作家的文章,你好奇为什么都是中文字,他们的文章读起来却如此舒服和儒雅。总之,你也想创造出这样的文字感觉,那也是你追求的风格。
卡片:方法、卡片
如何开始写作呢?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写作「很容易」?卡片大法啊。卡片大法是你最近才发现的一种好方法,他让写作像小游戏一样,易上手且有趣。著名的作家纳博科夫和钱钟书就使用这个方法来创作。
就拿近期<无问西东>的观影来说,你发现即使电影四条时间线穿插讲述,大家普遍反映说剪辑混乱,但你尽然可以用「卡片」的视角去看这部电影的每个场景和每个故事,你顿悟了电影也是不同卡片拼接而成的。
卡片:内容、小细节
你心想自己又不是什么伟人,每天都过着刷牙洗脸吃饭的平凡生活,这有什么好写的?你的写作要写些什么?
你可以从自己的小故事开始啊,你看那些半路出家的漫画师画的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小插曲」啊,你还记得<给过去自己的一封信>的作业点评里陈老师说写的很「鲜活」了,你觉得不值得写出来,写出来很丢脸的故事在其他人看来不是这样的。
不管你觉得你的故事多无趣,只要「真实」就可以写出来。
卡片:心态
写作这个事情可千万不能等和靠,说等准备好了再开始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你永远都不会迎来准备好的一天,写作业是小步快跑,积累和迭代的过程。
如果你觉得一上来让你写个2000字的文章是难为死你了,你可以从知识创造的卡片层次开始。而且写作不仅仅是输出的结果,写作也是输入,有时候想到脑壳炸裂都梳理不清楚的想法,通过「写下来」这个动作,没准就会写出答案。
卡片:写下去
还记得4月份你的领导批评你简书中的游记写得很无趣,她看了第一段就关闭了,实在读不下去了,她说你写的文章完全是自嗨,不考虑受众要什么。心情很低落的你默默删除了朋友圈的分享链接,台湾游记停留在第五天没有继续,因为你觉得自己写的不好。
这个想法很不对哦,有些人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一直在做刻意练习,每天输出文字,即便刚开始写的也是「烂透了」。不信你去读一读永澄老师、李笑来老师五年前的博客文章,与如今的文字作对比,你就知道了。
阳志平老师在前不久的开智认知写作课的结营活动上也说「你可以尝试用 1 个月写一本书,保证每天高强度输出 3000 字;你也可以当作自己即将去世,用最短的时间写出 2 万到 6 万字的一部自传;或者你可以挑出某个领域最值得精读的 30 本书,在连续 3 个月的时间里写读书笔记,每本书写不小于 1000 字;又或者还可以挑选出你最认可的 20-40 人,读完每个人的人物传记以后,写下 1000 字的感想…当你完成这样一场又一场的智力马拉松,并且坚持 1-3 年的时间,你会发现,自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
所以不管怎样,卡片和文章请一直写下去啊。
记录
- 读了两遍,仍然不理解什么是「清单写作」
- 当看到「一共 52 个练习,这 52 个练习按目标、故事、习题、加分题、答疑的清单组建」,是不是每个组块/卡片串联起来就成了清单了?「无限清单」是不是在穷举?关于主题的一切
ChangeLog
- 2018-01-17 星期三 写卡片和简书 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