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号:ios v5.9
一、战略层(产品目标of公司,用户需求of用户)
-产品定位:电影票购买
-满足需求:购买电影票,了解电影各方面信息,社区交流讨论电影
-商业模式:卖票佣金,周边商品
-核心竞争力:强大的线下推广能力(美团),强大的流量来源(美团)
-市场地位:豌豆荚713万安装,应用宝672万下载,百度836万下载,360 1040万下载
二、范围层(包含哪些功能)
-购买前:看预告,看电影各种信息
-购买:选座购票,购买兑换券(无选座,美团团购)
-购买后:发表影评,社区发帖交流
三、结构层(整体交互和信息结构)
-整体结构理得比较清晰,核心在于【电影】。
-APP内信息结构:购票信息,电影详情信息,UGC信息。UGC信息是比较弱的一环,跟豆瓣电影比起来,当然内容运营不是一下子能做起来的,豆瓣沉淀了十多年才成为互联网第一大UGC内容平台。
四、框架层(界面交互和信息设计)
-(看)购买列表满足了核心需求,但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拥挤。第一,用完全的卡片式可以减少拥挤感(豌豆荚启发)。第二,预售、购票混在一起给人误解,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新片广告位,但是干扰了用户认知,还是放在“待映”会好一些,或者想办法放在信息流下方。
-(看)电影详情塞满了很多信息,我想从信息维度上来说是足够了,至于内容质量,前面也说了,需要一定时间积累和高超的运营引导。这个界面我会把想要突出的东西做成下框的浮层,例如:评论、分享(自带精美图片)、购票,以便强化这些功能,提高使用率。
-(买)卖票流程一般是这样:选择影院 -> 选择场次 -> 选择座位 -> 订单支付。后面选座支付基本上没有差异,因为都是统一企业提供API。问题在前两个步骤,如下图所示。第一,影院列表,如果都像第一个那样展示出场次就可以省下一步操作,但是只有收藏了的影院才可以。这里同样可以用大卡片承载更多的信息。第二,焦点图出现在这里是很干扰的,基本上到了这一步,用户已经有明确的买票目的了,再买广告没意思,反而导致上面的日期选项变得不明显。第三,有必要提供一个按地图选影院的界面,看电影院名称并不能直观地知道离我有多远,地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第四,影院详情里面,信息也太繁杂了,真正重要的是日期和时间场次,头部信息可以精简。
-(评)看完电影后,典型行为是:写写影评,分享感受。写影评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动力啦,但是分享感慨一下还是很常见的。猫眼目前在用户分享中没有运营好,这是一个方案:电影结束后不久,push一条消息给用户,引导他分享感受到社交网络或者在猫眼写影评,最重要的是分享的东西要够精美,参见网易的歌词分享,格瓦拉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以后再详细写到。
五、表现层
-整体视觉设计没有太多不好或者出色的地方,中规中矩。电影详情页的视觉冲击力不够,如果头部可以用整张海报做背景,效果会好很多。
-剧照界面是很土的设计,都是用的正方形,以前的预告片也是这样的风格,给人粗制滥造的感觉,用原来的图片尺寸做瀑布流展示,效果会好很多,参见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