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此文作于2016年,当年的8月12日《达拉特快讯》曾发表此文,《达拉特文化精英沙龙》、《达拉特大城小事》等公号也相继发表,引来不少网友的喜欢和点赞,部分网友还给予了中肯的点评,现一同发表。后附部分网友的点评。
树林召,顾名思义是个树木成林的好地方。
“上房瞭一瞭,瞭见树林召,满城绿树满城花,红日照树梢。”
这首民歌大概形成于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人们曾以饱满的激情赞美自己的家乡。那时这座小城不过一万人口,一条街道,一所学校、一家旅馆、一平方公里而已。
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参加工作来到树林召,在我的记忆里,当年的树林召有两条街道,即长胜街和新华街,但很短。八十年代初才建成了树林召大街和锡尼路。
岁月更替,人口增加,城市扩展,当年“瞭”城的那个地方可能也已发展为城市的时候,人们常常调侃揭短,说达拉特旗为“邋遢旗”或“烂达拉”,作为本乡田地的树林召人确确实实经历过树林召的“脏、乱、差”,被人调侃感觉脸上很没面子。那时道路两侧也种了树,但树木稀稀拉拉,一条街道两行树,多以本地的杨柳为主,公园、绿地还无从谈起,最早的白塔公园也是进入本世纪以后才开始动工建设。
树林召大规模的建设,是近十来年的事情。记得2005年旗委政府提出城市建设的“三个突破口”,其中一个“突破口”就是要以绿化、亮化改造现有主街道,美化树林召,重新塑造达拉特旗城市新形象。这十年我们修建了东、西、南、北出口;新建了迎宾大街、市府街、平原大街、北园街、南园路、建设路、和平路等等;还新增了双骏公园、银肯公园、市民广场;不仅重点打造了树林召西部新区,对东部老城也加大了改造力度,基本建成了如道路、给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相配套的基础设施。道路两侧、公园广场、居住小区都因地制宜,宜园则园、宜坛则坛、宜带则带,实施以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工程。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奋斗,树林召便有了一片绿,基本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目标!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们地处西北荒凉干旱之地,何谈“竹”。但人居之地,有株绿树,有湾碧水,从古自今都在苦苦的追寻。生活在这个城市几十年,总觉得家乡不如东胜、包头,总是向往有树木、有园林的地方。“忽如一夜春风”,突然觉得我的家乡也是很美的,过去置身其中,看得多了也就不觉得罢了。
这种感觉是近年的事。过去工作忙忙碌碌,汽车代步还觉得时间短促,身边美景无暇顾及。现在退休在家,闲来无恙,常常闲庭信步,走街串巷、溜达观赏,才觉得心情不一样,看到的想到的也不一样。仅因了一树一花,一草一木,便有了不同的感受和启悟,于是便奇思叠涌,遐想联翩,痴痴地沉醉其间。
每次抵达谷子梁,一眼看到的便是青山脚下,黄河岸畔的一湾绿波,从谷子梁一路缓坡疾下便进入城区,好像一路的沧桑荒凉顿感消失,绿荫包裹便有了生的气息。映入眼帘的不止是“满城绿树”?还有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偶遇夜晚,又是另一番景致,万家灯火犹如繁星点点落入凡间,与包头交相辉映,让人分辨不清哪个是包头,哪个是树林召?
我们生活的这座小城确实有了现代化城市的气息,我为有这么优美的故乡而常常感到自豪不已!
有人爱赏花,有人爱看草,我则爱阅树。悠悠路边槐,依依水边柳,婷婷园中松,常常会有不同的感慨,松柏长青,桃花幸福,翠柳惜别等这些美好的寓意跃然心头;随处可见造型各异五颜六色的景观,又感叹园林设计师们的独具匠心。各种树木花草经他们不同的配置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景观,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给园林艺术凭添了历史感和厚重感,并表达出人们的某种愿望、追求、爱好、寄托和向往。它们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多姿多彩的布置形式,不但改善着生态环境,还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我常漫步于大街小巷,在阅读着路边千姿百态的树木。西园路的林带、新园西街的山桃、东街的垂柳、树林召大街的国槐、新华路、建设路的景观,北、西、南各个出口一 条又一条宽阔的绿化带、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形成了多行密植、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的特点和一街一景,一路一树的特色。
各种树木错落有致,相居其间,相互依恋,相得益彰。走入其间,如入森林一般,只见树木不见天。树林召大街被国槐和松柏遮盖,每一株国槐就像撑起的一把大伞,舒枝展腰,抽枝拔节如少女飘逸的长发,与隔离带内的松柏勾肩搭背,形成一道绿色长廊,将炎热缓解。树叶沙沙的声音,树枝悄悄的摆动犹如母亲抚摸头颅,轻轻的走过,总有一丝清新为你遮阳挡光,就像三伏天吃了一块冰激凌,感觉神清气爽。
公园、广场也是我常去的地方,看着花团锦簇,初绽金蕾,雍容怒放的各种花卉,就会联想到梅花的坚强、牡丹的富贵、兰花的高雅、荷花的清白、玫瑰的清香以及红豆相思,紫薇和睦,萱草忘忧,石榴多子,这种意境赋予了花卉高贵的品质和丰富的内涵。人们生活其间,享受的岂止是一片美丽!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理想的追求和美好的向往。常常看到人们三三两两悠然自得,悠哉悠哉,在绿荫下、在花纵中、在公园里或下棋、或散步、或乘凉、或休息、或健身、或地书…….一切都是那么地祥和安好。
我更喜欢一个人,觅一处静幽,独自漫步在绿树成荫,花木深深的双骏公园。这里,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曲径通幽,别有天地。这是我唯一想去的好去处,尽管每天清晨抑或黄昏,都有好多人接踵而来,络绎不绝,但绝对没有了白日里街道上的那些喧嚣。来到这里,那些无名的繁扰,顿觉荡然无存。有的只是一颗简洁如水的心,和一片万里无云万里天的纯净澄明,蔚蓝宁静。看着一对一对的情侣手挽着手漫步于林间小道,肩拥着肩相坐于亭台楼阁,恨不得时光能够倒流,回到属于我们那个年轻的时代……
近两年,家乡更是加大了绿化步伐,向着城区无裸土的目标进发,我们看到所有闲置的土地,都大片大面积地种上了树,一片片、一排排、一行行、一株株挺拔向上的树木,一个个抽枝拔节,舒展筋骨,就像成长中的翩翩少年,活力无限、生机盎然。如果要把我们树林召的绿色计算成GDP,我相信一定会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这是我们共有的一笔可观的财富。
树木是城市一道靓丽的景观,不仅代表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也给人以优雅舒适的环境。一棵参天大树总给人以沧桑,一片参天大树,一定会留下城市的记忆。我们树林召这座小城还是一座年轻的成长中的城市,几乎没有古树名木,据我考察,最老的树木就是原“释迦牟尼召”周围的那些老榆树,但早已被城市吞噬。如果说百年以上才能算做古树名木,那么我们树林召仅存一株,叫“木瓜”树,学名“文冠果”,据说树龄大概在300年左右,长在“芽芽艺术苑”,现依然茂盛,每年还开花结果。这个地方就是原来“释迦牟尼召”的旧址。这是我们这方水土历史发展的活的见证、活的文物。
其他树龄较长的只有三五十年,而且也是仅有那么十几株了,几颗长在现在的双骏公园,即原来北果园的几株老杨树,大概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霜雨雪,现在还是那么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因为有了这几颗树,我们还能看到当年北果园的一些影子;还有一株老榆树是长在原糖厂的院内,现在已经变成了“富贵嘉园”,大概树龄与糖厂同龄,有人说这棵树已经修炼成了“神树”,之所以还能保流下来可能也正是因了这一缘故;最老的松树是长在原旗政府大楼门前的那几株,现在已穿越楼房直刺蓝天。我记得八十年代末曾因遮阳挡光,人们将它主干保留,枝干去除,现在看起来非常苗条,就像一朵硕大的蘑菇!这几颗树大概与政府大楼同龄,应该是“花甲”之龄了;还有一颗松树是长在原电影院门前,电影院早已不见踪影,但那棵松树孤零零的还在那顽强地活着。因了这一株数,我们还能依稀忆起当年的电影院——我们这代人的青春记忆。
通过这些所谓的老树,我们还能或多或少看到树林召乃至达拉特旗各个历史时期的一些影子。
对这些老树,应该加以保护。否则,那一天也会惨遭厄运!如果保护起来,说不定若干年后就变成了一处很有价值、很有历史韵味的景点!
赏木也是一种意境。一颗树木就是一个生命,一株幼苗就是一片希望。看见新植的小树就像爷爷遇见了孙子,让我欢喜不止;看见一株一株的树木化梢老去又感到痛心惋惜;树木的不畏强暴,不惧风寒,顽强的生命又令我感叹不已!
六中的东门外有两颗杨树,根须裸露在外达五十多公分高,但他还顽强地坚挺在那里,粗大而裸露在外的根须像一件根雕艺术品向下死死地钻入大地,在维系着自己的生命;富贵嘉园有颗桧柏,周围的土壤被剥离一米多深,树木被吊在半空,但它依然坚挺;和平路西侧有一片碗口粗的杨树,每年被拦腰锯掉,但没有一株树木枯萎,还在顽强地抽枝吐蕊,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这就是树木顽强坚韧、不屈不挠、挺拔向上的精神!
我被这种精神所折服!
但更多的树木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我们时常看到街道两旁的树坑被污水垃圾盛满,造成树木枯萎死亡,有的人嫌树木遮阳挡光干脆斩树除根,更让人惋惜的是那些长在高压电线下面的那些粗大的树木,因为选择位置的错误,导致他们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被齐刷刷地上了“断头台”,有的成了偏头,有的纯粹剃了秃子。
感叹:“电”与“树”的矛盾不解决,“树”将永无出头之日!
只要你细心观察,残枝断臂的树木随处可见,公园里、马路旁摘花碾草者更是屡见不鲜,如黄花、玫瑰花含苞待放时便已夭折。
古人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如果我们树林召失去了这些树木花草,那么我们这座小城就象剥尽所有自然优雅的装饰,只剩下熙熙熙攘攘的喧嚣和冰冷灰茫的水泥森林。我们阅读过好多城市,凡是去过南京的人,大概南京的树木给人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可以说南京城的第一种味道就是树木的味道。无论是钟山、玄武湖,还是市区,遮天蔽日的梧桐把整个南京城包裹的严严实实。站在钟山之上,一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之下蛰伏着一座虎踞龙蟠的石头城,心头总会荡起一股旷远悠长的感觉。你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那林木深处藏满了秦淮笙歌、六朝金粉、朱雀野花、乌衣斜阳、民国风云、金陵旧事……这样的城市即使离开了,梦也会留在那里。
我们的树林召当然不可与古都南京PK,但绿色是相通的,文化是相通的,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历史,城市绿化作为城市景观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应成为城市文化的承载者、体现者,相互交融成为未来城市文化底蕴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织景造美的同时,也要融入我们的地域文化,在绿化的立意、规划和设计、建设和管理体现我们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我们引以自傲的“黄河古渡”、“敖包盛会”、“昭君出塞、”“响沙传说”、“西口之路”; “白塔”、“释迦牟尼召”、“王爱召”以及我们的“喇嘛哥哥”、“二妹妹”和“满翰调”等等!把这些最美丽的传说和最美丽的景色天然地融合在一起,树林召就会变成绿树、花草、红日等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为一体的生态文化名城。
满城绿树,城市便有了味道。
我们的树林召已为期不远!
部分网友点评:
浩轩:《绿——树林召的味道》,写得细腻、翔实、开阔。有内涵,有层次,有意境,有美感;现实见闻与历史追忆交织,街景描述与市政发展对比,园林特写与人文思考对接,微观分析与宏观展望结合,知性色彩与诗意情怀映衬……
沙舟佳作,当与树林召共绿共荣共美。
文昌:@沙舟 能写出真情实感的精美作品,是胸怀坦荡,热爱生活,心灵纯净的自然流露。我们要努力克服浮躁、虚伪、无病呻吟的写作毛病。
热爱家乡,敬畏生命,关注环境的情怀值得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