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从小到大的生活按部就班,行走在社会普遍意义认定的正轨上。中间没有掺杂自己任何想法,完全按照家人期待的进行,自己同样习惯着。大学选择专业,家人觉得教师行业稳定,应该是个适合自己个性的工作。但事实上却打了擦边球,我进入了师范类学校非师范专业。在临毕业期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无论回家乡工作或者到另一个城市,择业方向是能够从事相关教育的工作或者当一名文员。但是生活却随着回家乡参加的第一次招聘会而改变,直到今天......
我的家乡是个小地方,闭塞,观念传统。在这里生活的老一辈,习惯和享受着安逸。不喜欢改变,最好一辈子就这样平淡过下去。似乎生活本来面目就是这样,他们无比认同。我们这一代,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长的意志下,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接受这样被命运安排的择业观。而我也不例外。在这里生活大多数人,即使在毕业时,怀揣着梦想和勇气,也被抹杀掉了大部分,只有一丝丝想法在躁动,而它终究成为了没有付诸行动的想法。
地域资源的局限,决定了产业链相对单一。放弃了从事其他工作的可能性,而我的专业和大方向专业不对口,就成为了一名国企非正式编制的一线工人。在上班的几年时间里,没有变化的是野外工作环境和恶劣的天气,而发生最大变化的是心境和身体状况愈来愈差。工作占用了每天生活大部分时间,如果在这些时间里快乐而充实,人会变得更加积极和有干劲。反之,便会走向另一端。身体不堪承受工作强度,跑医院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身体状态慢慢影响着心情,这个时候我开始怀疑了自己,最初坚持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
类似经历的青年,不想改变的原因,或是守在父母身边,方便彼此照料。或是没有足够勇气和信心去笃定可以闯出自己一片天地,怕被现实碰的头破血流再想回来为时已晚。最后还落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责备。慢慢地,心理暗示给自己,这才是我能胜任的工作,别的我很难做到。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一个人甚至一个团队为了全力完成一个案子,拼命加班,彻夜工作。当面对成果时那种喜悦和真心满足。如果我们的生活是素描,而他们上交的作业便是泼墨画,油画,有更多想象空间,更多发挥。多样有色彩。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吧。
我应该要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未来的某天,发现自己更多可能性,打破相对舒适的环境,而不是只有羡慕别人的份儿。也不是面对生活诸多不顺,心情压抑,喝酒以后的泪流满面,才发掘出尘封心底里的想法。一切都不会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