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董宇辉和李娟的抖音直播引发了广泛关注。打开常关注的公众号,便能看到不少人对此事的评论,有人称赞直播间里李娟的 “松弛感”,也有人指出两人因缺乏共情能力而在直播时多次不同频。互动细节被挖出后,更是频频冲上热搜。
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世界的常态。争议与讨论的存在,反而说明这场直播访谈成功出圈,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若没有这些争议,或许很多问题我们根本不会去留意和思考。
比如,网上争议中提到了李娟的社恐。熟悉李娟的读者大多知道她曾在书中、公众号乃至访谈里多次提及自己社恐。这其实再正常不过,社恐之人并不少见,我自己也是如此。不喜社交、不爱说话,宁愿多花时间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社恐本身并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更不会伤害到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风格和习惯,理应得到尊重。
最近我在读李娟的《记一忘二三》,在这本书的再版序中,她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从小笨拙,四五岁了才能勉强说话。反应迟钝,喜欢长时间独处。性格倔强,常因不听话而挨打。现在想想,这些可能是自闭症的表现。” 尽管后来通过写作,她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她的心意。
我非常喜欢李娟的真诚,甚至觉得真诚比才华更加宝贵。每次读到她的文字,都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亲切感,仿佛她在书写自己的故事。尤其是她能准确而真诚地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无论是在公众号还是访谈中,她都更倾向于做真实的自己。这或许是除了文字之外,我喜欢李娟这位作家的另一个原因。
至于两人在直播时出现的不同频情况以及一些被断章取义的只言片语,部分网友解读为 “娟姨刻薄” 或 “董宇辉缺乏共情能力”。但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些小问题,完全没必要上纲上线。我还没来得及观看整个直播过程,只是通过社交平台上网友截取的视频片段了解了此事。我觉得所谓的误解有些严重了,顶多就是偶尔的不同频。可能是由于两人状态、阅历或语境不一致,导致了一些感知和理解上的误差,所以才会出现答非所问或理解不同的情况。
后来李娟也发文谈及此事,称自己直播前很紧张,状态不佳。再加上两人是第一次见面,时间又比较赶,刚见面就进入直播确实显得有些慌乱。不过后来他们慢慢进入状态,开始放飞自我了。
这场直播引发的争议,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人之间的差异和误解。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的独特之处。李娟的社恐是她性格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她的选择,而不是将其视为异类。董宇辉和李娟在直播中的不同频,也只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暂时现象,不能因此就对他们进行无端指责。
你对此事怎么看?欢迎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