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爱喝酒的人。不过,每当心血来潮时,也会喝上一小杯米酒或者果酒。
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喜欢在茶余饭后,窝在一个小角落里,听着喜欢的钢琴曲,翻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看《红楼梦》。尤其是对里面的诗词、对联爱不释手。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但我依稀还记得:宝玉游大观园时题的对联,黛玉葬花时吟唱的曲子,湘云和黛玉的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怡红院、凹晶馆里的行酒令,赏雪、赏菊时写的诗句等等。兴起时,也能唱几句太虚幻境里的警幻仙曲。
近几年,也偶尔会看《中国诗词大会》。脑海里倒也还记得:李四维、武亦姝、雷海为。虽然这些人的背景、年龄、经历过的人生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都有着因饱读诗书而散发出来的魅力。李四维的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短短的时间里,竟能说出那么多和“酒”有关的诗词,真是令人钦佩。武亦姝的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不禁被她的微笑和从容淡定所倾倒。雷海为,也希望他爱诗歌的心未曾改变。能“看遍名山大川”,去“自己没有去过的远方”。
如今,我也到了而立之年。但爱诗词、喜欢填词作曲的心思未变。
不过,从前玩过的“飞花令”,现在倒是可以带着孩子们玩了。
说起“飞花令”,那它到底是什么呢?
它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历经朝代更替,从古至今,玩法和花样也逐渐地变化了。
追根溯源,“飞花”一词,是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诗中 “春城无处不飞花” 一句。
最基本的飞花令呢,是诗句中必须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也有要求。如:花开堪折直须折,第一个字是花;落花人独立,第二个字是花……以此类推。行令时,可以背诵前人诗句,也可以现场吟作。
另外,还有一种行令方法:行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就按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如巴金的《家》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此外,还有“一物双说令”。它的行令方式是:先说出一物,再接两句话,要求是这两句话的音同而义反,说不上来就罚酒一杯。如:“风中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梦里拾珠,拾一颗,失一颗。” 流、留和拾、失就是音同义反的字。
其它还有很多,不再赘述。如 “流觞”,就别有一番趣味。
“今天,我们来玩飞花令吧!” 我兴奋地跟两个小崽子说。
他俩听后,活像个小兔子似的。“那就先说花吧!” 我一脸坏笑。“我先来!” “我,我!” 两个人争先恐后地举手。“那弟弟先来吧,毕竟才上幼儿园!”
得到妈妈的授权后,只见他小脑袋一晃,蹦跳着说 “花落知多少!” “可以!换哥哥来!” 我扭过头去,欣赏着大宝的表情。看着他在那儿低头深思,小手托着下巴,颇有点儿意思。忽见他抬起头,脱口而出 “桃花潭水深千尺!” 接着就听到了银铃般的笑声,从他咧开的嘴角边冒了出来。“那接下来,可轮到我喽!” 我摸了摸他俩的头,摇头晃脑地说道,“花谢花飞花满天,” 刚说完这句,就看到他俩的眼睛里闪着光,满脸的不可思议。老二呢,还低下头来,掰着他的手指头,嘴巴里不停地数数……
愉快的下午时光,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了。
真的很想,让他们俩,多读点书,多背点诗。希望他俩,能成为 “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人。当然,我也会在陪伴的路上,多给他们找点乐趣。让他们可以坚持着,一路走下去。
“不如,我把飞花令给他们做成图谱吧!先从简单的思维图开始,我已经教豆豆画结构图啦!” 趁着游戏的热度还未消散,我跟老公说道。“可以啊,我支持!” 他总是支持我的想法,也会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