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感:《重来》整本书记录被划得满满当当,笔记做了非常多。颠覆了很多传统的商业思维,甚至是反其道而行,确实如此,这个世界变革得如此之快,相同的道理过去适用,现在还适用吗?世界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平。整本书一大特点就是系统脉络并不够清晰,像是创业随记,更适合作为枕边书。索性在录入笔记的时候,对前文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所以,你会发现一些启示内容下的内容摘要是跨越了整本书,请不要惊讶。
总的来说,《重来》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书的内容比较碎片化,寥寥几页,讲了一个道理,讲了一些感触,而这些道理和感触,非常的耐人寻味,值得你去细细琢磨和反复翻阅。强烈推荐的一本书。
推荐指数:★★★★★
【启示】 失败真的是成功之母吗?我们不否认从失败中学习到的价值和经验,但失败并无法告诉你如何成功?难道我们遵循二律背反原则去定论失败的反面,便是成功?如此的粗暴和简单,倒也顺应了市面上的“速成XX计”之类的书呢……
- 失败并不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而如今普遍的认知是:人要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但你到底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你能学到的只是不再重蹈覆辙,但这有什么意义呢?你还是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相比之下,你更应该从成功中汲取养分。成功才是真正靠得住的教材。做成一件事后,你会知道这条路行得通——然后你就会再次这么做,而下一次,你也许还会做得更棒。不必感到惊讶:这就是自然规律。逗留在过去的失败中是无法进化的,进化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的。你也应该如此。P13
【启示】过于早的长远的规划100%不靠谱。信息的补全总是需要有着对这个领域深入了解才有可能提出较为靠谱的计划和方案。面对如今的挑战和信息快速变化的时代,越是需要拥有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精神意义,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思维,而不是刻舟求剑,固守僵化的思维。不变的是要用快速决策来推送事情的进展获取更多的信息,而不是等待时光,等待完美的时机,完美的时机永远不回来!所以,请在70%的时候,就推出市场,接受市场的信息,感受用户的反馈,把你闭门造军的信息补全,做好二次的调整和准备。
在处理事情和任务的旅途中,你会不断的做决定,不妨回顾一下,自己都做了哪些,做了什么样的决定(选择)?如果你给自己的决定之间选择和打分的话,你会怎么打?
所有的决定和选择,越小越好,越小就意味着你能够根据反馈进行快速的修正。而大决定往往不容易被修正,无论是个人心理学还是现实来说,所以低调还是有好处的,你能够快速的进行掉头,那要低调到什么程度呢?低调到这个东西失败了,别人也不会知道,就是最好的一个度了。
- 计划即猜想,掌握信息的人才有优势,你没有做过就会不清不楚,不明不白。长期计划中的时间表也纯属无稽之谈,你只有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才能掌握更多的信息,没有人能够未卜先知。千万不要在行动之前就作出重大决定。同时,做计划就是用过去推动未来,等于给你戴上了眼罩!当你把猜想变成了计划,就等于走进了危险地带。你必须学会即兴发挥,必须抓住每一个迎面而来的机遇。有时候你得说服自己:“我们要换个新方向了,因为现在这么做比较靠谱。”P16
- 作出决定就是取得进展:项目周期过长会打击士气。项目开始时间越长,成功的可能性越小,只要有足够的动力和士气,就要趁热打铁,积极决策,果断推进,现在就把事情做出来。P66
- 立马就上线:一旦你的产品实现了基本的功能,就要迅速把它亮出来。这样做只是因为,也许你的产品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不代表它不能使用。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业务必须2周内退出,你会砍掉那些部分?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让你变得更专注。一旦设立了最后期限,事情就格外清晰了。采用这种方法,你能让直觉发挥作用,告诉你,“我们不需要这个”P82
- 刚刚好就是真的好:四两拨千斤,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回报。以小博大,最重要的一点认识在于,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进行变通的。如果能用简单平常的方法进行解决,就没有必要进行炫耀你的超强技术。你只需要找个办法解决问题就行了,赶紧去办一件事去。这种方法也许没法给你带来声声喝彩,但是能让你不断前行。P99
- 速战速决:乘势而为,才能动力十足。积累动力的方法就是,完成一项任务;然后紧接着去完成下一个任务。想要保持良好的势头和持续动力,就要养成“积跬步以至千里”的习惯。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能让你士气大增。激情来自于做出的东西让人使用。如果实在躲不掉周期很长的项目,那就试着每个阶段(每周)为阶段性的小胜利庆祝一下,制造一点儿激情。小胜利能让腻欢欣鼓舞,能给你周围的人带来好消息。P101
- 决策宜小不宜大。重大决策往往很难落实,也很难修正。一旦作出重大决策,你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即使错了,你也无法对其作出客观判断。相反,我们应该尽量选择一些能够被有效替换的小决策。P113
- 甘于低微。现在的你籍籍无名, 这是件好事。没有人认识你,所有弄砸了也没关系,起于浮萍之末,能最大限度保住你的自尊和自信。如果你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被人欣赏,那么此时吸引众人的目光是一点儿意义都没用的。要牢牢记住,一旦你把事业做大、深入人心后,就不可避免要走稳健路线。当你成为传奇人物,你就必须保持预见性、建立相容性,你将变得更为保守、更难去冒险。这就是僵化的起点、变革的终点。P143
【启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任何实体的内容进入你的生活周遭一定要慎之又慎,无论是固定资产、公司员工、生活物资、数码装备、工作项目,所有的内容都需要想好,想清楚,不要冲动消费,想明白这个东西的进来是 创造,还是维持?是替换,还是新增?投入产出比是否合适?实体给你带来的坏处有哪些呢?①你视觉、感官上就多了一样东西,增加了你的维护成本 ②东西越搞越多,后面想掉头就更难了,什么叫尾大不掉,便是这么个意思。制度同样如此,制度是需要人去维护的,既然需要维护,就需要投入时间、投入时间、投入资源,所以想清楚,理清楚,现在都有什么样的规章和制度,这些规章制度都是干嘛使的,是为了预防什么样的问题发生?如果没啥必要,就放心大胆的削减吧。
- 小公司都在想变大,而大公司却梦想变得更敏捷、更灵活!公司变大,除了满足虚荣心之外,还能有什么好处?不要因为瞄准小公司就觉得缺乏安全感。无论是谁,只要他所运营的公司能够持续发展、保持盈利,不管规模大小,都是值得骄傲的。
- 你的需求没有想象的那么多。节俭不是罪过。伟大的公司基本上都起于微末。你的也一样,而这一切都运作良好。P47
- 轻装上阵:一个物体越大,想要改变它的运作轨迹就越费劲。物理世界中的规则在商业世界中同样适用。P54
- 不要听风就是雨:人们容易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出于本能去制定规章制度。每次制定一项规章制度,也就是伤疤,官僚主义就滋生一点。只有当一件事情反复发生时,才需要为之制定规章制度。
【启示】懒惰,使人进步。人和人之间有很多类型,有的类型的人喜欢重复性的工作,有的类型的人人喜欢创造性和不重复的工作,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但如果不产出成果,但有白白延长耗时的同事,一定是不受欢迎的,如果有更高效的手段和工具,为什么不学?你没有理由拒绝学习,拒绝更高效的去开展工作,所以,1,成果一定要拿到 2,做事的投入产出比要越高越好 3,问题解决就好,不求花样解决问题,快捷直接有效的就是最好的 4,人都是懒惰的动物,要么找到主观意愿很强,自主驱动很强的人,要么必须安排两个人进行对比,毕竟有对比才有进步,后面的方案肯定是下策了,那前者如何进行驱动呢?几个技巧:①1.5倍的工资,两倍的活 ②与行业同步接轨的高标准要求 ③公司快速成长,保持与行业的信息充分对称,个人具备极强的危机意识。(前提是适用那些日新月异,快速成长的行业,如电商,趋势,规则,持续变化,请拥抱变化)
- 工作狂的氛围:工作狂大部分往往不得要领。他们花费大把时间去解决问题,这些人往往不寻求高效解决问题之道,而钟情于加班加点,这让他们感觉自己像一个英雄,并沉迷其中。这类人的存在会使得那些不以加班为乐的员工感到无所适从。在工作狂扎堆的企业环境里,就连按时上下班”都让人觉得是一种无理要求了。面对这样的环境,人们会因此陷入“跟风”的状态——每个人都在义务加班,根本就不管到底有没有生产力。如果你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那么你就会丧失判断力。你没有能力去判断哪些工作值得做、哪些工作该放弃,最后搞得自己精疲力尽,而一个精疲力尽的人是无法作出明智的决定的。P22
- 5点准时放人。很多公司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是:20多岁,没有业余生活,一天工作14小时,在办公室打地铺过夜也不会崩溃那种。你需要的不是工作得更久,而是工作得更高效。就像谚语说的:”想要做成一件事,就去找你能找到最忙碌的人”。你需要忙忙碌碌的人、需要有业余生活的人、需要关注好几件事情的人。正是因为他们关注这么多的领域,他们必须要学会在办公时间把活儿干完,必须学会聪明的安排时间。
【启示】有差异,才有竞争力。
- 欲成大事,就要让自己与众不同
要冲着有价值的方向去努力,一定要有紧迫感!P29
【启示】你真的想要做的事,你永远都有时间,你总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从自己学游泳的经验就知道了,在成人初级道上,每一期永远都有会比你更有斗志的朋友出现,即使他们年龄比你年长,即使他们学的时间比你短,但他们永远年轻,都用着自己满腔的热血投入进来。你真要做的事,从什么时候,从什么年龄开始,永远都不会晚!(这碗鸡汤,浓浓的~)
- 没时间不是借口。人们最常用的借口就是:“时间不够”!只要你对时间善加利用,时间总是有的,你也根本无须辞职去做什么事情,白天好好上你的班,晚上再来干你自己的私人项目就好了。一旦你这样去做了,你就会明白自己的激情和兴趣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三分钟热度。事实上,大部分人的渴望并不是那些强烈。P36
【启示】赚钱,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就要考虑生计的问题!做电商,流量变现,你首先也得有这么多人才行啊!有句话不是说的很经典吗?”那些说自己在做生意的人,往往都在赚钱;那些说自己在创业的人,基本都在亏钱。“
- 要成就事业,不能只是创业。无法通过盈利之路的事业不能称为事业,只是嗜好。真正的事业永远都与现实的问题息息相关。真正的事业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求你去操心如何盈利的问题。P49
【启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总是由后人来书写。很多时候,破釜沉舟和孤注一掷其实是一码事。你成了,别人就说你这叫破釜沉舟。你败了,别人便说你这叫孤注一掷。
- 破釜沉舟:“你的退出策略是什么?”还没有进去就想着怎么出来,这种逻辑不是一般的混乱,难道你会和一个计划着如何和那你分手的谈恋爱吗?你需要的是承诺策略,而不是退出策略。如果你的整个策略都是建立在逃跑的基础上,那么你开始就不会走得太远。P51
【启示】条件成熟,时机成熟,永远都是明天。但只有现在才是你能把握的,你真的需要等到条件齐全才能开始行动吗?真的吗?Really?Are you sure?别人也这么想?别人也这么干?
- 条件受限是好事:有限的资源能够激发你在现有条件下完成任务的能力。没有一点浪费的空间,一切都需要你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因此,在你高唱“始终不够”的悲观论调之前,情试试看自己利用现有的资源能走多远。P58
- 从核心出发:你应该从必须做得事情开始下手,即从核心出发。寻找中心的方法就是问自己:“如果把这样东西去掉了,我还能做成买卖吗?”,当你发现事业的中心时,你就会恍然大悟,然后你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个中心上,把它做得越强越好,这是你未来成功的基础。P62
【启示】俗话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俗话又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两个道理哪个对呢,你有没有想过?那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下适用呢?
- 不要过早关注细节:细节会导致差异,过早纠结细节会引来异议、多如牛毛和会议及延期。你会迷失在不重要的环节中。因此,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请忽略细节,请把基础打牢,再去操心其他事情。在你的起步阶段要操心的是纵观全局。P64
【启示】反其道而行,与其维护这个问题,不如直接一了百了,通过削减去消灭掉这个问题。做减法,真是一门学问。
- 在问题上少投入精力。在遇到困难时,人们的本能反应都是加大投入,增加人手,延长时间,加大投资,这一切的做法知会使问题变得越来越大。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反其道而行,削减。少做一点,你项目遭受的损失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大。事实上,这是一个使情况好转的绝佳机会。你要被迫使出雷霆手段,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来。P72
【启示】立刻开始很容易,但退出的决策总是很难。尤其是你投入了大量的前期成本,对于沉默的成本,心理总会不好受的。不仅仅开始要想清楚,退出也要想清楚。
- 退出的理由: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没有发现你自己正在做一些完全不知道为什么去做的工作?只是因为有人叫你去做。因此你得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是为谁做得?谁会从中受益?任务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了解了答案有助于你理解这个工作本身的意义。)P90
- 不要逞英雄:有的时候过度努力,会让你超负荷运转。当你原本以为2小时可以搞定的事,需要16个小时,那这项任务还值得去做吗?16个小时你可以干大把的事情。另外,闭门造军、不听反馈,这种做法会让你走上歧途。“对于任何耗时超过2周的工作,我都要让其他人来看一看。也许他们给不了具体的帮助,但至少他们能看一下,迅速给出他们的意见。有时候答案就在你眼前,只是你看不见而已”。要谨记:最明显的解决方案有可能就是适时退出。失去的时间是找不回来了。现在最糟糕的事莫过于继续浪费时间。
【启示】生命有限,时光宝贵,请珍惜时间,也请大家一起珍惜时间。怎么样珍惜时间?①善用工具,提高效率 ②同质化任务,批量化操作 ③拒绝被打扰 ④评估任务和任务之间的特质类型 ⑤少开会,少讨论,多拿成果 ⑥工作的饱和度,进度感一定要心里有数 (当然,这种工作状态还是要视岗位特质类型来去看,你总不可能让一个做客服,销售的人安安静静的吧,就像一个做推广,做数据的人毛毛躁躁的一看就不靠谱,道理是一样样的)
- 打岔是效率的敌人。工作状态不佳,就是由打岔引起的。要留心那些打断的内容,一旦你的思路被打断,你的工作就完不成了。打岔事件把你的工作日分成一段一段的。在这种不断开始、暂停、开始、暂停的状态下,你根本没法做成正事。反之,你应该达到一种旁若无人的境界。长时间的单独工作,能使你达到最高效率。要想享受这样得是时光,你可以选择凌晨的独立时间,又或者,你可以在工作中定下规矩。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间,任何人不得串岗闲聊。同时,当你需要和她人合作时,要采用被动交流的工作,比如电子邮件这种不需要立即回复的交流方式,去替代那些会打断别人工作的方式。这样一来,别人能在方便的时候再回复你,而不是被迫立即放下手头的事情来回复你。P93
-
会议有毒。想想你实际浪费的时间,再扪心自问这场会议到底值不值吧。如果你觉得你们“必须”聚在一起讨论,那请坚持以下几点原则,让会议变得更高效。P97
-设置闹铃,闹铃结束,会议结束
-精简与会人员
-明晰会议议程
-开始,在出现问题的地点开会,不要去会议室
-讨论,从明确的问题开始
-结束,以明确的解决方案结束,并安排好由谁负责实施
【启示】你必须得强迫自己有几项习惯:1,这件事可以拆分成多少个任务? 2,每个任务预估耗时是多少?
- 预估都是垃圾。所有提前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去预测未来都是扯淡,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么远的将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常常连几个小时的事都预估不准,又如何去预测长达“6个月的项目”呢?解决方法就是:把大项目分解成小任务。越小的任务越容易估计。不断地把你的计时范围拆分成小块,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进。P108
【启示】头脑发热,冲动购物,这些事大部分人都会干吧,剁手党的必备技能。灵感Idea总是会让人兴奋和狂热的,但兴奋和狂热总是很容易就消逝的,所以,把点子记录下来很有必要,同时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即资源),你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上实现的Idea也是有限的。所以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做选择!你需要的是在N个点子中进行权衡。当然,如果说,你灵感只有1个,没得选,那其实有时候是最好的,太多点子不一定是好事,物极必反。无法全情投入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 头脑发热不等于当务之急。突然想到一个绝妙的idea时,人们总会陷入到一种狂热中,开始幻想着其中的无限可能和巨大利益,甚至会立马想干就干!但可能这种今晚”非要不可“的想法,到了第二天早上就变得”可有可无“了。所以,首先先把你伟大的想法冷却一下。要想尽一切的办法找出所有伟大的创意,让自己激情澎湃一把,但是不要轻举妄动。把它们都写下来,然后放上几天,再用冷静下来的思路去为他们安排优先顺序吧。P136
【启示】商业领域不必多说,正应了那句老话,如果你是传统领域的话,那么老生常谈的内容,可能真的是新手容易忽视的地方,因为人总是求新,求变,而不变的东西那才是根本。个人的游泳便深有感触:”手入水不要过中线!“”手要用力!“”腰要挺起来!“”身体像轴,手随身转,想象一下,像烤猪一样!“……总是提到这几点,可总是练不好,需要不断的加练,提升运动量。
- 不必逐字记下客户需求。真正有意义的需求,客户总会一次又一次跟在你的屁股后面提出来。你根本就不可能忘记,你的客户就是你的记事本,他们会反复提醒你,会展示给你哪些事情是真正需要去考虑的。如果某个要求被你一次一次地遗忘在脑后,这就说明这个要求并不是太重要—真正重要的东西是忘不掉的。P140
【启示】粉丝喜欢的是真实。真实的你在某些方面不完美,真实的你有着三情六欲,真实的你有着喜怒哀乐。只有真实才能最打动人,真实才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一句话,就是要接地气。所以,在朋友圈中你不需要分享你的喜怒哀乐,也不需要更真实,因为大家是朋友。在粉丝圈中你反而需要更真实,因为他们是粉丝,而不是朋友。这样理解,可能会一些偏激,有待试验,后续再观察。
- 培养自己的拥趸。如果他们接受我的观点,很可能会喜欢我们的产品。大方的分享有价值的信息,你就慢慢建立起忠实的观众群体。P146
- 普及知识,赢得竞争。不要在消费、销售或赞助商和竞争对手攀比。传道授业能够为你建立起凝聚力。通过杂志或网络广告去赚取眼球是一回事;通过讲授知识来赢得人们的忠诚则建立起一种截然不同的关系。后者会更加相信你、尊重你。即使他们不使用你的产品,也仍然是你的粉丝。P148
- 没人喜欢塑料花。不完美才真实,真实才能激发人们的共鸣。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这就是日本的”侘寂“理念的精髓。P154
【启示】招人这件事,一方面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同时,还能节省费用成本。另一方面是,你不做过怎么知道?你如果不懂一点的话,你靠什么管理和指导别人开展工作咧?如果是各当一面的话,那当然是不需要啦,这是最好并且完美的状态了。
- 亲力亲为。请你在亲自尝试这份工作之前,永远不要雇人去做。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这份工作的本质,你才懂得如何判断工作完成的好坏,才会知道怎样写出符合实际工作的岗位招聘需求,也才会清楚再面试中该问什么问题。你才能知道该雇佣全职员工还是兼职人员,是将工作直接外包还是坚持自己搞定。(强烈推荐后者,如何可能的话。)
- 受不了时再招人。招人是为了解除痛苦的。要时时提醒自己,如果我们不招人又会怎么样?同理,如果有人离职了,看没有人能挺多久?如果出现了一些你无法亲力亲为的事,并且工作质量有所下滑,令你感受不时,这才是招人的最佳时间,不要提前招人。
【启示】做产品的人不懂客户,做销售的人不懂产品。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我觉得到不一定说,全公司上上下下都得全部了解客户,这取决于客户的问题谁能够解决的问题,谁能解决,谁就去接触,这是效率最高,也是最有效的,不然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扯皮踢皮球就容易问题根本就没有人去解决。
- 让每个人都上前线。听取客户意见是掌握产品优缺点的最大途径。你和客户之间的传话、干活(传话)的人越多,信息在传递中月容易丢失和扭曲。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直接和客户联系(不必每天)。这是让你的团队直接了解客户内心感受的唯一途径,感同身受的团队才有动力去解决问题。从另一个方面说,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后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也能大大提高队员士气。
【启示】在公司里,我们都被鼓励了什么行为?我们有鼓励了哪些行为?要明白,所有的行为只要你默许(不出声)就等同于鼓励。所以是非黑白规则对错,你心中的那杆秤,行为的不对,你就应该说出来,进行指正。
- 文化不是由谁创造的。企业文化是一贯行为的副产品。如果你鼓励人们去分享,那么分享就会成为你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回报他们的信任,那么信任就会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善待客户,那么善待客户就会成为你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行为,不是语言。不要过多担心企业文化的事情,不要去强求,你无法给企业安装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