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师的“炒青菜”】
同一块地里长出来的青菜,到了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炒出来的青菜味道都不一样,过去我妈妈炒的青菜特别好吃,但我已经忘记我外婆炒的青菜是什么味道。
路边小饭店里有炒青菜,一些高级的酒店里也有炒青菜,炒青菜本身是个大学问,有时候炒青菜的味道是跟着人走的,跟着一个人的年龄走的,跟着一个人的学识涵养走的,不同的人家炒出不同的青菜来,多多少少会存在差异,同样的青菜,年纪大的人炒的青菜和年纪轻的人炒的青菜也不一样。
气象预报说,这几天天气要冷了,天气冷了,地里的青菜就好吃了,特别是霜降以后,那时候的青菜会带有一种特殊的甜味。
已经很晚了,我的脑子里突然想到了“炒青菜”,我炒的青菜也不错,我喜欢偏熟一点的炒青菜,青菜的颜色对我来说不重要,我需要青菜特有的那种味道。
“炒青菜”理论是师院的杜老师教我,这个炒青菜不是那个炒青菜,杜老师教我的那个炒青菜,比我那个炒青菜,价值完全不一样。
我差不多每一天都在画竹,就如同小饭店每天炒十几盘“炒青菜”,但我们没听说过那个小饭店的“炒青菜”能超过“米其林”的“炒青菜”,虽然两者不能等同来认知,但确实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杜老师认为:“笔墨的能力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和练武功是差不多一个道理,学习和认知永无止境,在同一级的水平上,更多是追求作品的完美,如同一盆炒青菜,要做到色香味俱全”。
“炒青菜”理论有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力求做好已知的结果”就是在现有的条件和基础上,力求去创造最完美的作品。
第二个层次是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追求差异性的完美”,我们端出去的这一盆“炒青菜”,不但是要求色香味俱全,而且和别的“炒青菜”要形成具体差异的美。
“炒青菜”的理论是杜老师教我,那一天差不多快12点了,平时很少和我和我在微信上聊天的杜老师突然和我聊天,杜老师对我说:“我一直在微信上看你画的竹,你画竹的能力和书法的能力都能够完成一幅作品的创作,你现在要追求作品的完美,不再需要追求技巧上的完善,一个人的笔墨能力是无止境的,好了还可以更好,包括写书法的能力,同样也是如此,就如同炒一盘青菜,要做到色香味俱全”。
杜老师教我的“炒青菜”我在微信这个平台上也讲得多次,我把“炒青菜”这个理论,不但指导我的画竹,也影响了我看一些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我自己觉得,我们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用好“炒青菜”理论,我们把时间切成一个又一个“某个时代”,如果有了这样的一个认识,炒青菜理记就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某个时代里把青菜炒好似乎变得更加的重要。
懂得“炒青菜”很重要,懂得“炒青菜理论”比炒青菜那就更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