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起,读书这件事塞满了我几乎所有的业余生活,它像极了一个忠诚的陪伴者,每个虫鸣鸟语的青石台阶上,每一个失意落寞的午后,每一个夜雨纷飞的台灯下,任世事多烦扰,我独爱这萦绕指尖的墨香。
如果非要给这曼妙的读书时光找一个不足的话,我想那应该就是选书,随着出书门槛的一再被降低,越来越多参差不齐的书涌入市场,一些优秀的作品慢慢的被埋没,这就给选书带来了一些苦恼,叔本华先生曾说:阅读好书的前提之一就是不要读 “坏书”。一本优秀的好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启迪思考、滋养灵魂!而一本“坏书”除了消耗掉你本就来之不易的一整个午后时光,同时也给你的认知升级带来不必要走的弯路,那何为“坏书”,于我而言,大可分为以下三类:
1、没有严格的科学考证,仅凭作者一己之想,做出漏洞百出的推理论证。
2、别家著作的“搬运工”,东拼西凑、毫无逻辑的随意堆砌。
3、无病呻吟,传播负能量。
另外那些公认的好书也需要我们花时间去辨别哪些更适合你,跟大家分享几点我选书的方法:
1、首先确立读书类型,然后就去各个网站上寻找这类书的推荐,把那些几个网站的推荐列表中重合度最高的那些书记下来。
2、把这些书放在豆瓣等书评网上,从中筛选选出排名前十的书,通常到这里,这些书的质量已经有一些保障了。
3、然后再把那些加印、再版次数较多的选出来。
4、如果非要在这些书中之选出一两本,那就去网上看一下试读,如果试读部分无法给你带来认知冲击或无法打动你的话,果断放弃。
用这一系列的流程下来,所剩书本,定会是适合你的上乘读本,至少我屡试不爽!从刚才的介绍中应该不难看出,我今天想推荐的就是逻辑类书籍,这类书被称为“通识”,因为它不受行业和专业领域的局限,能带领我们更好的看清这个世界的运行机理,理清概念,洞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类书籍也给我们辨别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带来了一些参考,我想应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看他脑袋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很少有重要的概念是我们能够直接在词典上看明白意思的,都需要我们深层次的洞察、探究其背后的运行逻辑,这就需要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而一些优秀的思辨类文章在帮你阐明基本概念的同时,让你触类旁通,拥有更强的思考、辨别能力。
我是从去年上半年才真正意义上开始接触这类逻辑类书籍,从开始晦涩的咬牙坚持,到后来一个个概念被刷新的兴奋感,我开始迷恋上这种认知不断升级的状态,每次想明白一些事情时,都似浑噩间一盆冰水的透彻和清凉,整个世界都跟着一起变得更加明亮起来,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现已研读完了30余本逻辑类书籍、手写4本读书笔记!这带来的最直接的体现莫过于每次与人讨论问题,更能快速的提出有见地的意见,工作自然也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这份成长带来的快乐又将成为我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2、看他脑袋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的联系。
理清概念只是成长的第一步,还需要打通概念之间的联系,达到“融会贯通”得地步,那么何为融会贯通,就是两个看似不想关的节点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联结,而这个联结创造了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概念,让人豁然开朗,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就在两周之前,我不顾身边人处于各种原因的反对,毅然决然扛着繁重的工作报名了成人平面设计培训班,每晚下班后踩着单车去5公里之外的地方上课,归来已是深夜,疲惫的身体下装着的却是一个热切盼望成长的心,我深信平面设计将是打通我写作这条经脉的另一个节点,它让我更懂得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发现并创造快乐、更精致的表达自我!运用逻辑学的认知提升,找准自己每个时期的“节点”,也是达到“融会贯通”的另一个重要前提。
李笑来老师把七年比作一辈子,回想起来,毕业刚好七年之久,“今生”的努力让我彻头彻尾的变成了另外一种”生物“,庆幸这一路有那么多优秀的著作相伴,与智者划时空、时代的对话交流,正如培根所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的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但愿不久的将来我能参与到这些“珍贵货物”的制造中,而非只做一个被施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