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里放弃了“世俗”的生活。
我原本想这样写下第一句话,但是“世俗”又是什么?
我犹豫了。
重来吧。
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迪托-奥义书》
1
拉里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战友的牺牲。
回头想到自己的伙伴,不到一小时前,还跟你有说有笑、活力十足,如今却成为一具冰冷的遗体。一切都这么残酷,毫无意义可言。你不禁会想问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还是只能可悲地任凭命运摆布。
年轻的退伍军人拉里,放弃了主流的生活方式——阶层,社交,钱财,美丽的未婚妻伊莎贝尔,以及触手可及的完整的家庭生活——去了巴黎。
他有点钱,就晃膀子,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一间屋,一摞书。
在喧嚣里远离人群。
艾略特舅舅去看望他,得到的却是“我不吃午饭”这样的荒唐的避而不见的借口。
2
自我牺牲是压倒一切的情感,它使人对自己人格作出最高评价,驱使人走向毁灭......当他牺牲自己时,人一瞬间变得比上帝更伟大了,因为上帝是无限和万能的,他怎么能牺牲自己?他顶多只能牺牲自己唯一的儿子。
拉里远游印度,追寻东方的神秘奥义。
他放弃物质,自我牺牲,走向毁灭,在精神生活里,寻找能让身心获得安宁的人生准则。
他入定大梵天,他物我合一,试图把自己变成绝对的知识……
3
十年后,伊莎贝尔——她对拉里的情感从未泯灭过——再次见到拉里。
伊莎贝尔说
我年轻。我要找乐子。我要做别人都做的事情。我要参加宴会,参加舞会,我要打高尔夫球和骑马。我要穿好衣服。你可懂得一个女孩子不能穿得跟她一起的那些人一样好,是什么滋味?拉里,你可知道买你朋友穿厌了的旧衣服,人家可怜你送你一件新衣服穿,那是什么滋味?
拉里却说
我真希望能让你看到,精神生活是没有止境的。它是极端幸福的生活。只有一件事同它相似,那就是当你一个人坐着飞机飞到天上,越飞越高,越飞越高,只有无限的空间包围着你,你沉醉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里......
纵使伊莎贝尔仍想把他抓在手里,却像在抓一道日光,只能从指缝间,看着他溜走,消失掉。
我不是不爱你,我只是找到了自己的星辰大海。
4
有人说,拉里这一人物的塑造,并不成功。
不如伊莎贝尔,不如艾略特舅舅,甚至不如格雷……因为他不合理,因为我们无法理解,更因为这是作者智力的极限。
不然。
作者追求的生活的意义,确实,我们在拉里的身上,思特里克兰德的身上,玛丽的身上,甚至凯蒂的身上…都看到了一些痕迹——我也在拉里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然而,这不是智力的极限,而是哲学的极限,这个极限就是绝对真理——一个不确定是否存在的东西。
伊莎贝尔看着拉里:他承受着“痛苦”——世人看来的痛苦——越过刀锋。而她自己,决绝地选择留在刀锋的这一侧。
于是,我们能说伊莎贝尔物质吗?物质仅有0或1的状态值吗?
物质也好,阶级也好,精神也好...豆瓣上的书友们,对此讨论颇多。只是,愈发讨论,我们就觉得,刀锋愈发模糊了。
因为并不存在物质与精神的边界,存在的只是对于边界之争的价值战场。
5
越过刀锋,越过价值的战场。
除非你百毒不侵,否则最好乘坐热气球,或者飞船,越过刀锋,越过战场,去你想去的地方。否则,那里弥漫的硝烟,终究会飘曳而来,让人的双眼刺痛乃至流泪,看不清身处何方。
或许上帝没有创造世界,或许上帝也不是万能的。他只是在尽力和恶作斗争,希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至于我们越过刀锋之后,是否能找到绝对真理(退一步讲,是否能离绝对真理更近一些)?
可能上帝也回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