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座江南灵秀之城,因有了马云公益基金会而变得亲切起来。从干燥的北方到潮湿的南方,这一路的追随,竟然有了“回家”的归属感。
上午,2015届获奖教师丁茂洲、张晓琴、陈秋菊老师的分享比我意想之中还要精彩,三张面庞绽放同样闪耀的光芒,我欣赏他们的故事,看着他们那条铺满艰辛却饱含成就与幸福的路,打心眼儿里为他们感到自豪。
乡村教师肩负着一个时代的宏大使命,这是大词,但他们的教育叙事却把这个大词春风化雨般的娓娓道来,说的都是家常话,做的都是实在事,在场的200多位获奖老师沉浸其中,心意相通,一种相互支撑的力量在我们之间暗自流动。
下午,分班,进小葛老师的教室,两个半小时,不停接过来他抛出的各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是什么使你发光?”
“我有哪些优势?”
“这个世界需要我做什么?”
问题很诗意,可是,必须要借助理性的工具才能完整的回答。
生命年轮、24项优势自我评估、胜任力模型、长板理论等等,通向梦想的心可以是飞扬的,但实现梦想的路却是要脚踏实地的。这些工具和模型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不断追问自己,最终真正的完成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这是一个人一生必须要完成的重要的确定性。
天祝、郑菲、小葛老师以及基金会很多工作人员,也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每个人的故事激励着每一届获奖教师。
吉林的陆秀梅老师今天说:“我觉得获奖后,首先从基金会这些老师们身上就能学到很多很多东西,他们为人处世,接人待物,处处都让人敬佩!”,去年在香港,我和宁夏的王晴老师也讨论过同样的问题,离我们最近的,影响最大的,最打动我们的,是从基金会这几位老师开始。
我知道90后小葛老师优秀的光芒万丈,每一条资历拿出来都可以给现在的高中生们讲半天。可是,今天下午他分享了他是如何拼命学习的故事,再次让我们惊叹不已。
作为香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本已很优秀的他,“拼”起“命”来很吓人,他不说没人想象的到究竟有多拼——整日整夜,不分昼夜,白天黑夜的,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做作业,困了喝咖啡,累了冲个澡回来继续,持续拼,身体出现状况,但收获也是惊人的。
越优秀,越拼命。
不是一定要拼命。是你要问问自己:你要的优秀,是从平平淡淡、懒懒散散中长出来的东西吗?
小葛老师说:“认知生命,坚持理想,面对生活”,天祝老师说:“快乐学习、认真生活”,他们在践行,希望我们也如此。
下午的课上很多老师分享自己的故事,每个老师的生命里都带着一个不同的故事而来,这些故事有温暖、有辛酸、有疑惑、有欢乐......有的老师说起来停不下来,仿佛现场其他老师们都是知音,不吐不快;有的老师一言不发,听别人说,自己的眼光闪动,那闪动的背后应该有很多很多的表达未说出口。
但是,你的故事是否讲了出来,别人听没听到,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只属于你自己,是你自己的一部生命发展史。
我常常思考公开课和那些个人成长的分享课,课程的设计、学生的故事、个人的奋斗,种种,其实只和自己有关,只有你知道——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有辗转难眠的思考,只有你知道——发生在教育教学中一个又一个华彩乐章多么美妙。
“教学过去一直是,我希望将来也是,一种人性的艰苦征程,我们成为我们所教的,我们所教的也是我们所是的。”
华德福教师培训导师特林·芬瑟博士的这句话告诉教师,站稳脚跟,向下扎根,最终你将发现,并不是你教育儿童,而是儿童在给予你、滋养你、帮助你、唤醒你、无条件的爱着你。
晚上8点上完课,亲近母语导师彭娟老师从青海赶来了,我们在她的房间备课,我给她看明天的课件翻到有《巨流河》那一页PPT,她眼睛亮了,转身从箱子里拿出这本书,我们俩同时发出感慨:缘分太奇妙了!
彭娟老师说:“这就叫尺码相同”。
我以这样的方式和优秀导师近距离交谈,荣幸,荣耀。
全国各地连续讲座,一脸疲惫的人,聊起课堂、聊起阅读、聊起初心、聊起为什么拼命向前时,她的眼里满是幸福与坚定。她说我们都爱《巨流河》,爱到和徐冬梅老师专程去昆明看西南联大,她们在闻一多墓前缅怀民国的先生们,仿佛听到战火连天的岁月里这个书香氤氲的校园里传唱的那首《满江红》。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有着民族气节与风骨的先生们离我们远去了,先生们走了,风骨何在,气节何在。
所以,徐冬梅老师深深感慨:“这个时代需要乡村教师,我们必须好好帮助乡村教师的成长。”2017年三亚的乡村教师颁奖时马云先生在“重回课堂”上讲道:“中国教育最大的希望在农村”。
备课结束,回来和徐冬梅老师通电话,谁说学习一定是面对面授课呢?二十分钟的电话里,四两拨千斤的语重心长,在教,在学。
青海昂旦老师现在正为孩子们着手编辑寒假阅读教材,交代给我一个任务;陆秀梅老师和我畅聊她孤独而情怀满满的小古文课题实验......
世界如此美好,没有这场相聚,永远不会知道。
晚安,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