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的人不讲原则,更别说仁义道德了,用伪善的面目去讨好别人,言行不一,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已。花言巧语,真是越漂亮的蘑菇越有毒,巧言令色,将自己的本来面目隐藏起来,如毒蛇一样借助草丛蛰伏起来,等到关键时刻,突然一个纵身,紧紧咬住,直至猎物死亡。巧言令色不是自我保护,而是虚伪,他们在制造假象,在迷惑对方。顾炎武的《日知录》曾露骨地指出犯上作乱及巧言令色是两种最不仁的人。巧言令色利用隐藏技术以及高超的心理学让他人逐渐走入陷阱,正如乌鸦到嘴的肥肉一次又一次地被狐狸骗走。孔子得出“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一结论,不仅仅是从他人言行中看出来的,更是他周游列国,阅人无数的结果。
其实一看到“巧言令色”我脑海中就会闪现出另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提到“口蜜腹剑”就不得不提到这个成语的版权所有者:李林甫。李林甫凭借裙带关系及投机逢迎进入唐朝高层统治内部,张九龄是唐玄宗时的宰相,地位比李林甫略高,李林甫表面对张九龄毕恭毕敬,唯唯诺诺,背后却总向唐玄宗诬陷张九龄。张九龄每次奏事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顾全大局。但如此难免冲撞唐玄宗,而李林甫却揣度逢迎唐玄宗的好恶,唐玄宗逐渐疏远张九龄而喜欢李林甫。后来,在李林甫的操纵下,告张九龄结党营私,一代文豪及名相被贬外放。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设宴犒赏群臣,散席后,兵部侍郎卢绚跨上战马,呼啸而去。玄宗见其身形矫健,飒爽英姿,不禁赞不绝口。在唐玄宗时代,长相依旧是品评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即使是科举考试中了进士想要做官还要看四个标准,即身(长的好看,帅,高大)、言(语言流利,口才要好)、书(书法优美)、判(要有明察秋毫的能力)。卢绚出身大族范阳卢氏,流露着贵族气质,人又高大威猛,是一个标准的高富帅!玄宗能不喜欢吗?李林甫很不满又使用“口蜜腹剑”这一绝招!他先找到卢绚的儿子,便对他说:“令尊威名远扬,现在交州和广州一带缺乏有能力的人,皇上想派他去呢!”卢绚的儿子一听就楞了,交州和广州是瘴气之地,而且父亲都60岁了,可能有去无回啊!一看卢公子楞了。李林甫就继续忽悠:“如果怕去偏远的地方就是抗旨,难免会被处罚的。依我看,还不如以年纪大了为借口,主动调任太子宾客或太子詹事之类的闲职,去东都洛阳就任,这也是好办法啊!你看怎么样?”卢公子听了连连称道。第二天卢绚就上书要求担任太子宾客或太子詹事。玄宗同意了,最后卢绚与庶人无异。
每每读到李林甫都不禁高叫:“奸相,奸相!”这不仅仅是张九龄,卢绚的悲哀,也是唐玄宗的悲哀,更是大唐盛世的悲哀。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巧言令色不仅害了良才,还蒙蔽了上级,更进一步危害了国家,大唐盛世的光辉正被巧言令色所吞噬,巧言令色正将大唐的战车推向深渊。之后,安禄山范阳起兵,彻底惊醒了还沉浸在“开元盛世”的人们。巧言令色终于撕下了面具,将危机彻底给放出来了,它犹如一头野兽见人就咬,人们终于看清了它的真面目,可是为时已晚。
中国文化是质朴的,是言行一致的。中华文化的质朴,如出水芙蓉使人一见清新,让人焕发精神,即使所有的黑暗与邪恶也不能使它枯萎。相反所以的黑暗与邪恶见了它都会露出真面目,使黑暗与邪恶躲得它远远的。纵使不管所有的黑暗与邪恶如何地巧言令色,中国文化的言行一致都会不击而破。其实可怕的不是巧言令色之人,最可怕的是自己的心,怕自己的心不能质朴,怕自己不能言行一致,只有心外无我,心外无物,保持本心,那巧言令色也无可奈何,正所谓“无欲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