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次接触幕布,如果我再不玩一玩,那我真的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啦!
初识幕布好像是在巴逗圈成立之初,巴比师父推荐了幕布,由于当时在用手机,注册了之后,随便捣鼓了几下,没太明白就放下了。
第二次是巴比蛋的神秘分享,咦,我好像一开始就知道师父要分享啥,我想想啊,好像是她在某次说过有好多事情还没空做,其中就包括要分享的幕布。嗯!然后师父在这次的分享中介绍了幕布的六大特点和一些操作要点,当时只是觉得好棒啊,但是为什么我没有行动呢?(我真的觉得我的执行力还不错的呢,这肯定是个意外,哇咔咔)
第三次就是山神的分享啦。当时看到朋友圈中有伙伴说山神要分享时毫不犹豫就扫码参加啦,谁让山神是逗祖呢(嘘嘘嘘),不过最主要的是我这次是真的想尝试使用幕布了,而不只是打酱油玩玩而已。
2
如果说我对于新的软件有畏难情绪的话,那三次反复的冲击和他们不断的好评已经把我的好奇心勾起到最大化了,并且山神的分享中提到一个对付畏难情绪的好方法:“整体看一看按键点一点百度搜一搜每天玩一玩得瑟秀一秀高手带一带”。这句话说的真是醍醐灌顶啊!老大就是老大(听说这句话出自易仁永澄老师)。
还有一点就是昨天晚上和朋友跑步,不知道怎么着就提到了幕布呢,因为这三次的被安利,所以我就把我记得的优点通通告诉了她,然后发现,我自己还没有真正上手呢,所以后来甩出一句:你等我都搞明白了再告诉你。
所以我就默默的下决心要执行了。所以我把今晚的时间预留出来回听两次的分享并整理笔记。而且我今天上午做本周计划的时候还用了一下幕布,是用的手机,然后发现我好像找到新大陆了。
3
关于幕布的介绍,巴比师父这么说:“如果word和思维导图相爱了,那么他们生出的宝宝就是幕布了”。没错,幕布就是集word和思维导图的优点为一身的神奇宝宝。它既有word的强大文字内容记录功能,又有思维导图的可视化功能。。。
先放个链接吧,幕布WWH里面的内容有空再整理呈现,先去跑步~
幕布最吸引我的除了他的上手成本低,还有他每个分支可移动可独立呈现的特别我觉得很赞,非常适合用于灵感管理,突然冒出来的小念头,记录下来,最后还可以移动整理,再导出为思维导图来个视觉呈现。
嗯,我以后要用幕布啦,觉得比思维导图用起来简单方便呢~~
4
对了山神的分享中还有一个超级大干货,就是他参考阳志平老师的一阅读书籍的方式来阐述幕布的用途,但我更受益于这个阅读方式,采用分标签的方式:
1.术语标签:就是把你阅读书籍中的一些书籍中提到的一些学术术语标签或者是这个学术领域中特定的名词,可以它作为一条单独的截取出来。然后,明确它的定义,找到或者写出来支撑你这个定义的一些证据,例子或者是它的最初的原始的引文。再用自己的话去讲解。
最后,记得注明它的出处。
2.人名标签:如果是这本书是一种学术类的作品,或者是一些经典作品的话,作者肯定会提到更多的经典的专家,或者是它涉及到的或者要评论到的人物,我们可以把它记下来,然后根据这个链接,去找我们需要的其他的书籍、著作,这样的话,可以以此为链接,去链接到更多,更靠谱的作品。
3.反常识标签:就是说你在阅读一本书时,看到这本书中介绍了什么样的理论模型,或者是什么样的推断、证据挑战了你现在既有的常识。
4.金句标签:就是对于我们感觉到非常有文采的句子,我们把它收集下来,有利的论断,我们把它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今后用于自己去引用。但是要注意,如果是自己要引用的话,请一定要注明出处。
5.行动:就是我们在书籍中看到的,对我们来说能够产生灵感,并且能够去指导自己,去开展具体的行为的这种行动列表,作为自己下一步要做的行动。
6.技巧:就是我们在不断的在阅读书籍中,收集下来这本书中能够帮助我们自己掌握的一些各种各样的技巧,然后把它收集成自己的经验库。
7.灵感卡:把我们自己的所有在阅读过程中想到的脑洞大开的内容,全部集中在这个标签下,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让我们更加容易去学以致用,把看到书籍内容消化到自己的大脑中去。
还有另一个知识点:
知识体系怎么建
先点后线串一串
碎片信息要整合
整合知识磨成面
乐高积木巧搭配
价值输出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