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车位也是我选这套房子的原因之一。
正对着单元门,停车上楼,下楼上车。
但是有个弊端,容易被电动车停。经常有装修的车子一头扎进去,半天不走。我们小区车位比一般的车位要长半个车身。日常停车,我觉得只要不刚好挡我停车,多的车挤进来也无所谓。
但是我老婆不喜欢,你们这样停,要是把我的车刮了怎么办?
我停车,会主动靠边点,也算是主动让了点位置。我的意思是,这多出来的位置足够电动车停3辆了,这样你就不会碰到我的车了吧。
我发现有一辆电动车一直停在我车位周围,我只要不在,他就停在正中间。我给推了好几次,他还这样停,仿佛成了习惯。从摩托车的打扮来看,是个干粗活的。
有一次我正好停车,他出去,我说,师傅,下次麻烦你往旁边停一点,正中间我不好停。他也不回答,跨上电动车,问,你是出去还是进来。
我说,停车。他骑上车,绕到我的后面走。
我老婆看他这种态度,忍不住了,这是我们的车位,不要停在我们的位置上。
我连忙补充,师傅以后帮帮忙。
回来以后老婆抱怨,你还对他那么客气干嘛。
我觉得,对这样的人,逞什么当时的一时之快,不值得的。
陈忠实的《白鹿原》里写了一个故事,一个村子里,刘老汉的田头被挖鹿乡党挖了一个坑,河水就能引到他的田头。村里统一安排,鹿乡党这么做是站得住理儿的。可是在刘老汉看来,村长居然帮鹿乡党,还让我道歉,我呸,咽不下这口气,我迟早要把这一口气挣回来。后来刘老汉天天在村子里骂,很难听,还偷摸准备把鹿乡党的孩子弄到河里去。
村长带领村民找到孩子以后,让鹿乡党摆了一桌酒,给刘老汉赔不是。以后刘老汉自觉高鹿乡党一头,在村里见到了鹿乡党,说话阴阳怪气,后来一直到国民党进了村,刘老汉还暗中告鹿乡党的状。
你看,越是对这样的人,越要客客气气。
因为一不小心,他们会反过来伤害我们。
这些观点和态度,不单单是生活教的,很多好书都能学到意想不到的内容。
说到看书,我以前看书,是不管什么类型的书,拿到手里就看。
我觉得可以帮我在跟人聊天的时候吹嘘,不忌口,见世面广。
从漫画到心理,从百科全书到网络小说。
后来发现书实在太多,看不完,而且好书看多了,口味变的很刁,遇到写作水平差的,就算很有道理,也看不下去。
经过这么久的选书,看书,现在读书慢慢减少到两种方式:
一是在日常上网的时候,看我喜欢的博主推荐的书,网络上推书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你推荐什么书,代表你是什么水平,推得不合适容易掉粉。所以博主推的书里,容易找到不错的书。我会单独弄一个记事本,记下来什么书,谁推荐的。
另一个方式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例如,我一段时间觉得很压抑,各种事情堆积在一起,又没有其他人可以求助,就找了一些优秀的心理学家,买回他们的书,看看他们是怎么处理问题。效果还不错,得到很多有意义的启发。
还有最无脑的第三种方式,买回来这个行业所有还不错的书籍。例如我买的育儿书,实体书和电子书。育儿无小事,多看看过来人,专家们的经验,比自己瞎操心好得多。
国庆节的时候,以前公司的同事找我聊天。当时她隶属深圳分公司,我们向同一个领导汇报。
她说,我看你经常发一些家庭关系,育儿类的文章,我想问问,你们和家里的老人有矛盾吗?
我说,怎么可能没矛盾,家家都有。
她说,那你就不对他们生气?
我说,你要这样想,你是一家之长,要是公司老板因为员工的的议论生气,那他还会能继续坚持带领公司发展吗。
她说,你不知道,我公公真的不能跟他讲道理,只要讲道理,他就说,我还不知道,要不我怎么养大两个大学生的。
我说,有个前辈跟我讲过,小树苗你可以去尝试纠正,但你听说过掰正老树枝吗?
她说,我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总是不甘心,像我昨天带儿子写作业,我认为专心一段时间的作业比较重要,吃饭可以稍微晚一点,我公公过来催了,我说你们先吃,我们马上过来。他还是要来一遍遍催。
我说,老人一起住是会这样,儿子姑娘再大他们会觉得是我的儿子姑娘。
她说,老人讲道理发现说不过我,他就会转身去对孙子发泄,大声吼,你快吃,不准说话,不吃就饿着。
我听了也很生气,又不能对老人发脾气,压着火对他说,不要吼孩子。老人就会怼回来,我没有吼。
我说,打住,这个时候你要是继续对抗,事情就会失控了。
她说,就是啊。我也停住了。这时候我就觉得我老公很懦弱,他明知道我是对的,怎么在这个时候不帮腔。
我说,你老公做的是对的,他帮哪一方,都只会引起另一方的不满,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能引起更大的冲突。
她说,我事后就对我老公发脾气,抱怨他不支持我。
我说,以前我也不理解,不会处理,特别是工作以后和老人一起生活,也有矛盾。
以前我跟一个长辈诉苦,长辈说,“你不要想着去改变你的父母,你看我这么大年纪,现在我的父亲还认为我不会过日子,见面都要指责我呢。”这次以后,我一下子想明白了。这就是常态,这就是责任。既然改变不了,只能接受。
她说,道理也是这个道理,但是心里总憋着一股火。
我说,你应该记住黑猫白猫理论,你的目的是把日子过下去,而不是找机会跟他们对立。所以你想想别的方法。还有一点,对待孩子尽量大吼大叫,这样会传递一种焦虑的情绪。心平气和的说,动作果断而又坚持,孩子能知道你的态度,不是只有吼才会听。平静处理更有力量。
她说,这个我非常赞同。
该打还是要打,我最后补充了一句。
————————————
共总号【奶爸志恒的修行】,喜欢研究分享科学的育儿方法。
公众号后台:
- 回复【杨杰】,杨杰老师的课程送给你
2.回复【绘本】,送你一张在知乎被收藏了8K+次的绘本书单
3.回复【育儿书】,这10本父母必读的经典育儿书,立马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