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情志养生”不容小觑】
世人总以为自己强大了,心就会筑起一道墙,只要围得密不透风,一身铠甲,不被别人看见内心波澜汹涌的情绪,便是成熟稳定的成年人。殊不知,真正的强大,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相信每个人肯定多多少少都会有情绪,说没有情绪的人我不相信,但一定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everythingwillbefine”我一直坚信。
假如有人影响到了自己的情绪,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而不是影响你情绪的人身上,这样才能自信起来。
能大成的人,一般都是品性比较端正,能够严守克己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多为高情商的人。
当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就是优雅的;当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态时,你就是成功的。优雅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阅历;淡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沉淀。
时光流逝,老去的只是容颜,而灵魂,却可以变得越来越动人。面对情绪,需要的是细腻的养护。心宽则事达,心静则人和。——丁俊贵
一、春季是心理疾病多发期
春季万物复苏,阴消阳长,人体的各种功能开始活跃,正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养生包括三个方面:情志、饮食、身体。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日益重视,大多数人对饮食和身体方面的养生非常重视,而忽略了甚至根本不知道情志,即心理方面的养生。传统医学认为,养生者,重在养心。
春季是心理疾病多发期。《黄帝内经》指出:女子伤春,男子悲秋。春季,女性有时自己也不明白原因,就是没来由的不开心,莫名烦躁,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易出现自暴自弃的念头,陷入情绪的低谷。
同时,受生物节律影响,人们在春季易出现嗜睡现象,如果不善于调理自己的情绪,加之不能接受春天疲倦的状态,就会产生自我挫败的感觉,导致心理问题。
传统医学认为,春季与肝生发调达之气相应,肝为风木之脏,主情志,不良情绪易致肝气郁滞,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而引起肝病、精神病、心脑血管病、宿疾复发等。
春天会使躁动的人更加躁。“菜花黄,痴癫忙”这个民间流行的说法,指出了精神疾病在春天易复发、加重的现象。
二、正确认识负面情绪
人本就有七情六欲,有情绪是一件正常的事。我们的困扰,主要在于如何面对负面情绪。很多人以为,把负面情绪控制住就好了。
人的真实心情叫情绪感受,表现出来的情绪叫情绪表达,但控制情绪往往意味着两者有差别。差别越大,我们要付出更多的情绪劳动,换言之,就是更累。
比如,有时候明明很想发火,忍住后,却可能会不知道哪一刻,突然情绪崩溃。
面对情绪,不是堵,不是围,不是忍,而是要养,要聪明、细腻的“养”。
《素问·举痛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如果长期情绪混乱、过度偏激,则可能影响气血顺畅,引发疾病。
心主神明,主喜,过喜则“伤”心。心情愉快,心则舒畅。高兴太过,则易伤心。《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高兴过头,出现了疯癫。
很多空巢老人,春节期间孩子们回来几天便十分开心,但假期一过又各奔东西,人就蔫了,也是因为过喜心耗了气力有关。
常听人说:“最近肝火旺,别惹我。”听了好笑,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肝主怒,人一生气,就会肝气横逆。怒,也是我们经常会碰到的负面情绪。如今工作压力大,人也容易暴躁,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只想把“栏杆拍扁”。如今春季,正是养肝最好的时候。把肝养好了,人也少有这类情绪。
《灵枢·本神》曰:“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伍子胥为了过文昭关,一夜之间白了头,是被事能逼的,过分忧愁了。这年头,不失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现代人。但是,人为什么会失眠?其实都是思虑过重。因为过思伤脾,脾伤则影响睡眠。《红楼梦》中林黛玉常年睡不好,入睡困难,睡着了也容易惊醒,这与她忧思过重不无关系。
恐,是指人精神紧张产生的恐慌、胆怯。惊,是指突然遇到的事情,让精神突然很紧张。恐与惊不同,恐是知道自己的恐惧,是长时间在一种状态中。惊,则是因为不知而受到惊吓,像突然听到巨响。肾主惊、恐。治恐当补肾,治惊应安神。
人有七情六欲为常态,不必将情绪当作洪水猛兽,它是戒不掉的,戒掉了就不是真正的人。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养”不良情绪,比如怒气、焦虑、抑郁等。
当你在工作上有情绪时,想一想这个情绪的由头是什么。如果是人,那就去找对应的那个人发泄,如果是事,那就去解决问题。这其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我们感受到的愤怒、焦虑,多数时候是因为我们无能为力。而在情绪上来的那个刹那,我们却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但这些情绪不宜过度,在生活中,要学会尽量使自己保持平静,才是真正于身体有益。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心境恬淡,气血如常,是最好的状态。
三、睿智应对负面情绪
春天调节心情可以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增加运动开始。到了春天,感到春困的人可以通过踏青、散步等户外活动,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享受慢生活。通过听听鸟鸣、看看花开、闻闻花香、瞧瞧溪流,舒展筋骨,让自己放松下来。在家可以穿宽松衣裤,把头发披散下来,不要束得过紧,通过唱歌、吟诵,调节心情。同时,要做到早起早睡规律生活,顺应自然升发之气,柔和以养肝。还可以练习五音导引音乐疗法、中医养生功之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
1.恰当宣泄
面对焦虑、烦躁、心情低落时,要学会情绪管理。当觉察情绪波动时,要做到不过激、不压抑。比如:思念亲人时,想哭的时候就哭,避免肝气郁结。有人认为哭不好,是没出息、不坚强的表现,会让自己把眼泪掩饰,时间久了,身体就会出现问题,长个肿块、消化不良、失眠烦躁等等。科学研究表明,病由心生,76%的疾病与情绪相关。因此,要重视自己的感受,主动沟通、表达情绪情感。
目是肝的表现,眼不见心不乱,看得多,心乱了,人散了,古人常常闭目养神,不管闲事。静坐养生在中国有古老的历史,中医认为养生的第一要务在于养神,而静坐正是养神的最好方法。静坐也是一种现代流行且易学的放松法,可以缓解焦虑,增加自己的内控程度,改进睡眠状况。研究表明,静坐会使得呼吸次数减少(每分钟约4-6次),皮肤带电反应减少70%,心跳次数减慢(每分钟约24次),增加脑波中的α波,并降低肌肉紧张的程度。
2.得当制怒
春季,由于春气通于肝,容易生“怒”。“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罪魁祸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怒不仅伤肝,还伤心、伤胃、伤脑等,导致各种疾病。因此,春季在思想上要开朗、豁达,使自己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首先,要学会自我控制,当你怒从心头起的时候,赶快提醒自己,吵架只会给双方带来更多的烦恼,这样就不会使用粗鲁的语言,更不会采取粗暴的行动。
其次,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如找朋友谈谈自己心中的苦闷,去健身房去健身,到丛林中或湖泊旁跑步,或到无人处去大哭一场等。
再次,要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引起愉快的情绪反应,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满意感,心情自然恬静舒畅;反之,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则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使人不安、不适、不满,心情必然抑郁烦躁。
3.应当微笑
学会听从身体的声音,照顾好身体。当人们因内外因素引起心理压力时,不一定都以外显情绪和行为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转换为躯体的各种症状来“表达情绪”,比如:慢性疼痛、消化不良、失眠、心慌等等。“高血压、糖尿病都在告诉你一句话:你该歇着了。生病是人体自我保护功能的表现。
应当用你的笑容去改变这个世界,别让这个世界改变了你的笑容。微笑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内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春暖花开,精神内守,才能百病不侵,顺从四时,则疴疾不起。道家以恬淡虚无,顺应自然为乐;佛家以行善为乐;儒家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们不妨享受生活中每一个当下,感受快乐的能力,笑口常开,病从何来?
丁俊贵
2021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