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一从没有搞懂过阴历和阳历的关系,家里老人家时常口称农历,至于农历又是什么,宁一脑子里有个模糊的概念,比如身份证上标识的几月几号,那么另外记的那个出生日期就是农历。
古代中国的历法挺有意思的,个人有个人的叫法,就像住在桃花源里的人,他们的时间轴跟外界的大有不同。
纪年的方法多了,有时候宁一自己都搞不清,贴在墙上的贴纸写的一家人的生日究竟是带号的还是不带号的,每年都会问长辈,每年却都记不住,实在不是她没上心,而是她自个儿早困在阴历阳历里头兜兜转转找不着北了。
宁一前几天晚餐已经吃过一大碗长寿面,就着鸭脖和卤藕和蛋糕,谁承想,今儿一大早七点多,手机就振动个不停,进梦里悠哉哉逛百货商场的宁一翻个身没理睬。
7点15分,吵人清闲的闹铃响了。
万般无奈地爬起来,赤脚踩在冰凉的瓷砖上,伸手探着桌上的手机,半睁半瞎的关掉闹钟,屏幕解锁,登时跳出好几个对话框来。
生快……什么鬼?
宁一条件反射地挨个回了谢谢,看到闺蜜发来的与众不同的祝福,恍然大悟。
宁一点开键盘,开始耐心地跟闺蜜解释,“亲爱的,我没特殊情况都过农历生日的,不过祝福我还是收下啦。”
闺蜜估计在宿舍玩儿手机,秒回,“诶诶,我们过阳历生日啊,你们家好奇怪啊QAQ。”
“阳历是啥……身份证上面那个日期吗?”
“对啊,农历不就是阴历,我记得是这样。”
“我搞不清楚……但我只知道我过农历的……”
“你的通论白看了,在古代你活不过一天[微笑]”
“呵呵!”
生活中类似的有关传统文化的问题挺多,奶奶挂在嘴边的老人言语也是这么回事,长辈脱口而出的一句俗语作为后辈你竟然不明白,老皇历你竟然看不懂,这才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闺蜜说的通论,宁一看了不下五遍,因为有趣,因为很长知识,可当她频繁地读到某项现代鲜为人知的知识在古代中国人尽皆知这样的描述,宁一心里不由地漫出一丝钦佩和羞愧,这感觉太让人不爽了。
你比他们硬件设施先进,他们却能在各个方面完全碾压你,情商,智商,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文学,史学,外交谋略。
说来也是不可思议,在分外依赖外部条件的现代社会,人似乎有严重的退化倾向,都说人类是因为思想智慧区别于动物,但不爱动脑的当下,脑容量再大有何用?
读什么书,浪费时间,那些东西早晚有一天都会被新理念替代不是吗?还要写读书笔记?网上搜一下咯,有个梗概什么的也挺好的,什么?找不到?那就装作没有这个人这部作品,一大本笔记她会认真看才有鬼嘞!
无可奈何,连自己都要被人放在秤上称一称几斤几两,谁还会管他人努不努力啊?
管不了。
学艺不精,自身难保。
并不希冀世上有后悔药,就算有,重活一遭,该怎样依然怎样,就像关于阴历阳历这种烧脑的问题,不论重来几回,宁一永远都弄不明白。
还是离远些好了,藏拙,顺便找找属于自己的另一扇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