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6
1 “攻击”的念头,包括对他人的攻击念头以及觉得他人攻击了自己的念头,在一体性中,谁攻击了谁,并无差别,都是基于分裂的小我目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无论我们攻击别人还是觉得被别人攻击,内心都会不平安。
2 《道德经》有言:“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生活的艺术就是在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之间找到平衡。
工作与生活、身体与心灵、个人成长与社会互动一生活的美好,潜藏在各种微妙的平衡之中。
3 有我相,是执着于自己的观点和自我认知。
有人相,是常常根据外貌、性格、能力等方面对他人进行评价和分类。
有众生相,是人会根据种族、物种、社会地位等对生命进行评价和对待。
而有寿者相,是追求永续,如生不死、言不死、青史留名等等。
众生执着四相为实有,所以痛苦轮回,正因为有种种小我的评价,所以执着了,痛苦了。
人生,要跳出樊笼,在一个个相上,只要通过观,破除了相,烦恼立刻消失。
“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所谓”如来“,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能够看穿真相和本质的能力。)
唯有“不着相、不住相”,才能看清真相。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 人要向内求,借外修。
向内,在自己的起心动念上下功夫。
借外,一切外境都是照见,指导,成全,助力我的礼物。
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物(好事物或坏事物),遇到的每一个人(好人或坏人),都是来度我们的。或好或坏,或痛苦或开心,都是只是我们修行的参照。每一个现实问题,都是我们修行的最佳入口,都是我们的道场。
我们在生活/学习/修行的过程中,也要去提醒自己,学习/修行的目的并不在外面。特别是我们会忍不住想要抓住外在的所谓好的结果。总的来说,我们的学习/修行应该是朝内,不论外在有没有问题,不论外在遇到什么,都能够平安,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所在。
5 爱的练习分三个层面:
一是爱自己的练习;
二是感受爱的练习;
三是爱他人的练习(关键,不把他人当成受害者)。
真正的爱他人,
是你先看到自己的真实身份,
然后看到他人的真实身份,
最后是帮助他人看到他的真实身份,次第是这样的,不能跳。
爱自己的两个层面:
一是爱自己,关键的点是接纳自己;
二是做自己热爱的事儿。
6 万物息息相连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则。没有什么是孤立存在的。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地在不同层面展开。
尽己所能感知这种本质,并学会遵从自己的本性,坚定地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守住自己的本心,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做上天要你做的事,不要奢望太多。
7 人人为镜像,互相见自己。
人与人之间相处,注意下面这些要点,就会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且能透过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心智,并见到真实的自己。
一,明界限,不越界。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有自己的因缘果报,有自己未完成的功课,有自己的道,离开自己的道,干涉别人的道,不仅自己过不好,也扰乱了别人的生活,两败俱伤。
二,懂尊重,常赞叹。
不要认为自己的想法有多高妙,从而轻视别人的想法,只是因为各自的因缘角度不一样,所以才会有不同的认知和见解。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不足相比而心存傲慢,也不用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较而心存自卑。理解自己,也尊重别人。站在更高的实相角度去看一切人的一切想法,就会生起平等心、大悲心、尊重心和接纳心。
常说赞叹的话、认可的话、肯定的话,少说挑剔的话、批评的话、指责的话。民间谚语说的好:顺情说好坏,耿直外人嫌。又说:人受一句话,佛受一柱香。多与别人共情,少去突出自己的个性和观点;多求同,少存异;多泯除自我的意见,多体谅他人的处境。自然就不会自负傲慢,自以为是。
三,知退让,不争胜。
在与亲密关系的交往中,常察觉,常反观,更能历练无我与不争,更能考验一个人的真实修为。
在有理的时候,能够退一步,不再争理,说明你真明理了。
在可以多说的时候,不说了,或者转一个话题,说明你真会说话。
在起冲突,有矛盾,生对峙的时候,你放弃了自己的坚持,撤销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的我执减轻了,定力和智慧提升了。
就在与他人产生矛盾的地方看到自己的偏执,放下自己的偏见,去除自己的自负。那才是一个修行人的真正修炼处。
四,表立场,敢拒绝。
懂得表明自己的想法和立场,敢于对无理要求和过分的干涉说不。
不要因为那些永远无法改善的人际关系而心存苦恼,或者对一份过往的不善关心而耿耿于怀。对那样的关系要及时清理、斩断和放下,然后在新的人际关系中重新修炼自己。
五,互借鉴,见自己。
人际关系最重要和本质的意义不是对方,而是透过对方看到真实的自己。对方就像镜子里的我们,而你自己才是站在镜子外面的人。你要透过镜子看到自己。
你在对方身上看到的问题,十有八九是我们自己内在投射或折射出来的问题。
你看到的外在的人,本质上都是你的分身,是你的化身,正所谓千百亿化身。你不可能遇到心外的人。你不可能遇到你没有进行投射而产生的人。
你对他有各种想法和评判,你要觉察到,那是你心里的生起的影像,是来敲醒你的一个契机。不要被那个相和你的评价所骗。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何如此?以心外无他人,唯有自己故。所见非他人,皆是自己故。
从任何你关注的人身上看到自己,见到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提升自己,那才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意义。
8 保持开放的态度,做好觉察的准备,剩下的大可顺其自然。
9 温柔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能力和修为。
爱是我们本有的。爱的能力是需要我们学习与不断提升的。
10 随着觉察,
你内在有东西成长、茁壮了,
你就不会迷失于外在或是在你身上发生的事件。
虽痛苦还是会发生,但你学到了:
不去抱怨,感恩外界的发生。
借由觉察带来的力量,
去看到整个过程。
不会去用外在的这些事情来定义自己。
你感受并且愿意接纳此刻正在发生的事。
觉察是一种当你在面对人生挑战时采取的智慧应对方式。
11 我们以为自己想要的是更大的房子、更高的职位、更棒的人际关系和更壮观的成就,其实,我们万般折腾、极力抓取,追寻的不过是我们依稀记得的对自性的美好记忆一那无罪无咎、平安喜乐的生命本质从未离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