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工作、生活久了,我和许同学都认为我们是不可能回到十八线小县城去长期生活和工作的。虽然每年还是会想念那个我们生活十几二十年的地方,虽然每到年底也会期待满满地参与抢购火车票大军,热切的想要回到故乡的怀抱。但,那只是一个回忆里充满美好的地方:家乡、童年、成长、伙伴、亲人。
前几天约房东办理奔奔小朋友居住证,为了6月份幼儿园入园报名准备。要准备的资料还是蛮多的,然而从准备资料到办理证件,整个过程相对非常便捷和顺利。
在办事的过程中,有很多令我赞叹的地方:
1)社区办公人员,总是非常热心给我们解答问题,给我们建议,甚至主动出面打电话给房东请其配合我们办理居住证事宜。
2)办理居住证需要房东配合房产证等原件到好几个地方办理备案,原本要等前面的证件办理好才能办理下一个证件。因为房东住的较远,为避免多次奔波,我们在上一个备案证件未拿到的情况下尝试到下一个办事处咨询是否能把手上现有的资料先提交(主要是房产证原件),因为房东过来比较远不方便,缺的资料过几天补齐。原本我没有报太大希望,没想到办事人员竟然同意了,真心为他们的通情达理点赞。
总结几点感受:
1)许多材料证明凭借有效证件在自助机上已经可以非常快速、方便取得。
2)最多跑一次的政策,避免办事人员来回奔跑浪费时间。
3)办公人员的态度普遍较好,有些还特别热情。
4)通情达理:在某个材料还未备齐的情况下甚至给予先办,过后再补齐资料即可。
大城市生活久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它的快速发展带给我们的便捷,高效。
而我曾经生活过十几年的十八线县城呢?从高中毕业到现在,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它如今是什么样子?
对于我们这种几乎一年才回一次老家的人来说,每年总是有些事情要去官老爷的地盘办理。我亲切的家乡那些尊贵的官老爷给我怎样的印象呢?
1)办理房产证的遭遇:来来回回跑了很多次,同一个机关在城北,城南,城中分了三个地方办公。城南的人叫你去城北办理,说老的资料都在城北;到了城北,城北的人说,你要去城中总局自己找那些资料;到了城中,要么找不到人,要么电话不接,要么说要过节,要么说周五基本上找不到人,要么服务器出故障,来来回回折腾好多次,态度也真的并不友好。
2)办理准生证的遭遇:去办证之前,我们电话咨询过村长、妇女主任,把该准备的材料都备齐。在最后一个需要相关部门镇领导签字的环节卡住,他给的理由是“我这乡下城镇里怎么能发你南昌户籍的准生证,我们办不了” 。文件明明白纸黑字写了“男女双方户籍所在地均可办理” (因为许同学户口上学时签到南昌),可任我们好声好气沟通对方都不搭理,内心对其鄙视一万遍。第二天我们一早赶到南昌,办理的过程非常顺利。并再次和工作人员认证:男女双方户籍所在地确实均可办理。
3)县医院的遭遇:因为亲戚在县城医院生娃住院,本来是很喜庆的一件事。可出生才两三天,婴儿就发烧,家长从下午到半夜多次要求护士配合检查,护士置之不理,最后导致新生婴儿病情严重无法处理送到市医院进重症室。期间追问责任,不告知责任医师姓名,不告诉当班护士姓名,逃避责任,甚至说出“人没了,大不了赔钱”的恶心话。听起来让人非常寒心。这种机构哪是救死扶伤,简直就是草菅人命。索性孩子最后捡回一条命,家长也不愿意再追究责任,最终事情不了了之。
如此低效、无能、腐败的地方,叫人如何不生厌?
对于一个在农村、田野、大山里长大的人,我对家乡有着非常浓厚的情感。许同学说,回到老家,我在你脸上看见过从未有过的喜悦。曾经的我,也有很强烈的“衣锦还乡”的梦想,我想要在四面环山的小村里,建一个两层的别墅,后院带泳池,前院带花园。山里还种满果实,田里还建有池塘…..并且我觉得这是花一些钱,意愿足够强烈的情况下,这个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可是随着一年年回家的各种境遇,心里的这种“愿景”好像在慢慢消失。对家乡的感情好像也在慢慢消散。我终于明白,我思念的是那个记忆里充满美好、纯净的家乡,是我的童年、伙伴和亲人。而不是这个终将被时代一步步抛弃的落后、迂腐的十八线小城。尽管它也在进步,但我坚信大城市的发展必然比它快几个量级,它们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家乡,是记忆里的家乡,是我们回不去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