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还是前面吹牛B后面上价值哈。
我上小学的时候其实学习成绩相对还是不错的,不单学习好而且面比较丰富,用我们两人语文老师的话说就是“小博士”,“懂得多”巴拉巴拉的。凡是卷面上有那种课外知识的拓展题,老师默认全班可以抄我的。
那时候手机都还不普及,更不要说手机上网了,老师遇到不认识的字往往都是先问我,如果我也不会再查字典。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对此还是不能忘怀,因为对我来说那是童年的荣耀。说明我这条好汉当年确实勇过,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偏远落后城市的教师水平还是亟待提高。
有一次放寒假,老师给留的作业里面有一条,读书,至少读五本,放完假老师要检查。本来我们还以为他到时候肯定忘了,结果没想到他连寒假作业都没检查,就单单问了我们寒假的时候读了哪些书。开玩笑,谁有那么多闲工夫读那些书,大家都是编一堆书名来搪塞老师,十万个为什么(这是最low的,当时都五年级了还看这些,我印象中十万个为什么都属于5-8岁少儿读物)。还有一个说四大名著(白话插图版的也很正常,问题这个学生实在是个差生,从来不写作业那种)。我一看他们尚且如此能吹,那我作为班里的学问担当必须要吹出风格吹出水平啊,“二十五史。”
现在想起来真是好幼稚啊。或者也不叫幼稚吧,应该算是虚荣或者虚伪。因为读书只是一种遵循意愿的行为,根本不能使你获得人格上的优越性。想看就看,不想看当然就不看。我到现在也没有遍读二十五史,有生之年可能也不会了,以前不知天高地厚,身居井底以为天地不过径尺方寸,口若悬河夸夸其谈,慢慢明白生有涯知也无涯,而读书应以喜乐为本不以炫耀为本。
我弟小的时候也根本不爱读书,他比我小十岁。我上大三的时候吧大概,寒假有一次他来我家偷偷看我的《笑傲江湖》,当时没注意,结果到下次暑假他来我家的时候,他问我:“哥,你电脑里有没有笑傲江湖?”我就问他:“你怎么会喜欢看这个的?”因为在我印象中他一直都只看低水平国产动画片的,他说:“我上次来你家的时候看了一会你的书,我这会想看。”现在我弟上高一,他在读《三体》,我问他,你看的懂吗?他说,多看几遍就能看懂。阅读,应以喜乐为先。
我一直觉得读书可以算是最高雅的一种行为了,甚至比写书还要高雅,因为写书的人多少还是出于生意上的目的。However,我竟然发现一家书店超过百分之七十的营业额出现在教辅材料和备考资料当中,这说明对于买书大家还是有极强的功利心。我上大学有一段时间在老家的书店打短工,小城市嘛,总共也没几家书店,将近一半的都在学校门口,里面只卖辅导书和青春文学。我去的那个书店还是比较大的。在图书市场不到百分之三十的销售额当中还包括菜谱、郭敬明们、王俊凯们和阿衰们。我没有说这些书不好,只是觉得这些书都是一个固定的年龄段的人读的书。我们整个城区的书店竟找不到夏目漱石,找不到卡夫卡,甚至想找鲁迅也只有一本呐喊。
以前的见闻导致我后来觉得像西西弗、言几又这种书店根本无法生存。因为市面上销量最大的教辅考试类书籍他们不卖,价钱也没有网上的书店便宜,大型商场的房租和员工工资也不是盖的,怎么能养活那么多实用主义至上的人呢。但事实证明,高压力快节奏的大城市反而能提供足够多的读者来满足书店的正常运营,有足够数量的人愿意忘却尘烦,坐下来享受灵魂的沐浴。
我曾有一个梦想,自己开一家书店,不卖成功学,不卖教辅书,要有卡夫卡,要有夏目漱石,要有而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对。